幼儿园游戏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李枚怿
[导读]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途径
        李枚怿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常春藤附属幼儿园
        摘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途径,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参加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非常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的培养,“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是和幼儿各项发展之间有必不可少的联系。
关键词:劳动教养;游戏化;课程体系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地基部分,要充分落实劳动教育改革,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新颖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形成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意识,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劳动变为幼儿兴趣,如何将劳动进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如何通过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合作,正确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为此我园将劳动纳入幼儿园课程,明确劳动的具体内容和目标、灵活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切身体会到劳动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
        (一)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幼儿园实施的、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健康、社会领域中,也对劳动教育做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结合我园一日活动流程,将幼儿劳动能力定位“服务”为基本要求:
        小班的幼儿在入园初期要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能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鞋袜、衣服,将自己玩的玩具和图书放回原来的地方等劳动技能。后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再学习捡树叶、擦桌子、给小植物浇水。中、大班的幼儿已基本掌握自我服务的各种动作技能,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语言进行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逐步扩大劳动的范围。中班以为集体服务为主,如:“我是今日小小值日生”:在餐前、餐后让值日生摆放碗、分调羹、收拾桌面等、清洁幼儿园户外大型器械、植物角整理等。擦、扫按类别整理等则是中班幼儿劳动技能的重点目标,并可逐步提高对他们劳动技能质量的要求。大班幼儿以服务他人为主,可与幼小衔接主题相联系,如:修补班级其他幼儿破损图书、修理办理内损坏的玩教具、整理书包、洗杯子等,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参观劳动场所、认识各种行业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等。分年龄的劳动学习,让幼儿从自我服务,逐渐过渡到为他人、为集体、为社区服务。
        另外需要注意把握每个年龄层次的劳动时长,小班幼儿的劳动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中大班在20——30分钟以内。
        (二)开展游戏化劳动教育,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珍惜劳动成果;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能够使劳动教育过程更加有趣、生动、愉悦,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就感与胜任感。因此,游戏也是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例如,我园进行的“大带小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孵化现实社会生活的雏形,大班孩子轮流担任班级内服务生、大型区域管理者、入园指引者等工作人员,为弟弟妹妹们提供服务。通过角色游戏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树立为他人服务的劳动意识。
        为了丰富幼儿的劳动教育活动,我园整合园区空间资源,开辟户外劳动基地,同时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甚至将后勤力量调动到劳动教育的阵营中来。通过人力和物力的整合利用,为幼儿打造趣味丰富的特色劳动教育活动。一是劳作区活动。我园创设劳作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教师引导孩子们在劳作区动手操作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激发幼儿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例如大班幼儿“拾果子”的劳作活动;中班幼儿“剥花生”的劳动课程活动;小班幼儿“剥水果皮”的劳作活动。二是种植活动。园内根据年级组或是班级划分种植园地。种植园地是孩子们极好的劳动实践小基地,在引导孩子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种植植物、蔬菜的过程中,发展其劳动技能,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家园配合共同开展幼儿劳动教育;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劳动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改变观念,支持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活动并尽量做到家园同步。为让家长们积极配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微信群定期向家长宣传劳动养成教育的阶段目标及教育等指导方法。比如:由幼儿园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约定“每日一件事”家务劳动并逐步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就指出:大班幼儿应该为自己准备第二天的衣物以及书包,小班幼儿可以自己拿取衣物、关灯,中班幼儿餐后自己主动收拾碗筷、图书等。家长们可以把幼儿在家劳动时的情节拍摄下来,发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并记录在“每日一件事”的记录本上。小班幼儿可用图片记录的方式,中大班幼儿可用绘画表征的方式,家长再进行文字记录,将幼儿劳动内容和完成情况都形成记录。当孩子们把这本“劳动记录本”带回园互相欣赏讨论时,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增强,从而更加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幼儿园每学期会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的半日活动,了解孩子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养成习惯,继而家长也会更重视对孩子参与劳动的培养,不会再以事事包办代替。幼儿园、教师、家庭合力,有意识地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家园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就能逐渐实现“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终极目标。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不是刻意虐待幼儿,而是要引导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劳动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培养他们对劳动者的热爱及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四)增加教师有关劳动教育的培训,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只有教师真正理解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劳动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教师有意识地将劳动融入自己的课程体系内。教师只有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及操作体验才能提高劳动教育的指导能力及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玲.陈鹤琴幼儿劳动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9号
        【3】中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9月
        【4】霍力岩.幼儿劳动教育:内涵、原则与路径[J]《福建教育》2018年47期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
【6】赵忠心著:《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李枚怿(1991-04-20?),女,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