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桌大道理——浅谈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胡珊
[导读] “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
        胡珊
        浙江省绍兴市花园幼儿园
        摘要:“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餐饮礼仪问题在我国可谓源远流。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就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对幼儿进行餐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餐桌礼仪、餐桌表现、家园配合
        文明进餐是现代人的基本修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儿童营养过剩,饮食行为不良等问题日趋突出。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在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上出现偏差,甚至以身示范地养育着一个“小皇帝”、“小公主”,让孩子成为了礼貌修养的“绝缘体”,持续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令人担忧。因此,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礼仪不容乐观,亟需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一、目前幼儿进餐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 喂食现象。在家祖父辈中,经常看到奶奶端着饭菜追着幼儿喂饭,有的孩子由于习惯问题只有在户外才肯吃饭,有的孩子还需坐童车才肯答应吃饭,有的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用餐具,在幼儿园还需保育员喂饭。
        2. 挑食现象。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普遍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挑食,有的幼儿不吃蔬菜,有的不吃海鲜,有的吃荤菜,有的不吃鸡蛋,有的不吃水果,还有的只吃饭而不喝汤。教师在这种状况下,将幼儿的情况反馈给家长,有的家长表现的态度只是无奈,并没有采取什么方法去教育幼儿。
3. 弃食现象。有的孩子遇到不喜欢的食物就随意倒掉,造成食物的浪费。
二、幼儿餐桌礼仪的培养目标:
    英国一位家庭教育家说“教育始于餐桌”,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就可以把餐桌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能关注幼儿健康饮食习惯,更能进一步开展就餐礼仪的培育工作。
(一)餐前礼仪
        1. 用餐前,先洗手,手洗干净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手,然后拿毛巾擦干手。
        2. 等用餐人员全部到齐后再开始用餐。
(二)进餐礼仪
        1.一手扶碗一手拿勺,能协调地用勺子尖和筷子将碗里很少的饭粒舀或夹上来,切忌用手去帮助抓碗边剩余的饭粒。
        2.吃饭时细嚼慢咽,饭菜在嘴里嚼动时,需要闭上嘴,不能发出声音,勺子和碗不发出叮恍咣的声音,喝汤时同样不能发出声响。
        3.嘴里塞满饭菜时不可以说话,如果有必要说的话也要等饭菜全部咽下后才可以说,而且要小声交谈,不可打扰他人。
        4.往嘴里送饭菜时要适量,不可量过多而鼓起两腮,做到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菜吃完后需要等到嘴里的剩余饭菜全部咀嚼咽下后方可离开餐桌。
        5.不浪费食物,添饭时,保证自己碗里和嘴巴里吃完了方可,不能占有食物。
        6.吃剩的食物如果不吃了请留在自己的盘子里或者桌子上,不要再放回去。
打喷嚏不对准食物或人,大臂内侧掩住口鼻。
        7.打喷嚏不对准食物或人,大臂内侧掩住口鼻。
        8.如果手脏了,请用餐巾去擦,不要抹在自己的衣服或者桌子上。
        9.吃饭的时候不能做其他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报纸等。
  (三)餐后整理
    1.确定要离开餐桌前,要先检查自己身上、餐桌及自己附近的地面的卫生情况,把不小心掉落到地面的饭粒等捡起到垃圾筒里。
        2.双手端起餐盘送到指定地方后回来收起小椅子,再去盥洗室漱口、擦嘴、整理衣物,洗手。
三、幼儿餐桌礼仪培养实施策略:
(一)环境创设准备
        环境的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走进幼儿园,在孩子们上楼的扶手旁边就处处能看到“洗手六部曲”、“宝宝吃饭最干净”这些餐前、餐中、餐后,图文并茂的教育宣传画,这些环境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园所文化氛围。在餐桌礼仪氛围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接受它的影响和熏陶。
        幼儿用餐时,老师播放一些轻松柔和的音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同时,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及时纠正幼儿的姿势,对一些体弱、身体不适的幼儿作特殊照顾,为他们配一些细碎烂软营养丰富的饭菜,让他们先吃。
(二)知识经验准备
        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食物的营养,掌握一些使用餐具的方法,这些是幼儿良好进餐礼仪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例如:向孩子介绍当天的食谱,让孩子认识饭菜的名称、味道、颜色,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好处,了解吃饭的礼仪,幼儿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经验还可以延伸出许多新得主题,这些就是来源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三)就餐中的细节文明
        1.根据幼儿进食量添加食物
        教师在分发幼儿食物时,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自身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幼儿添加不同数量的饭菜。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身体素质较弱的幼儿给予分类的照顾和帮助。
        2.以身作则、科学进餐    
        幼儿的行为容易受到周围同伴和成人的影响,因此,在进餐时,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发挥表率作用,通过成人行为的示范和语言的鼓励,科学进餐。
        3.榜样带头,鼓励、奖励法。
        以不挑食偏食、进餐姿势好、饮食习惯好的幼儿为表扬对象,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或者对于幼儿进餐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鼓励,例如:当值日“小班长”给小朋友分发小碗,给孩子们发“用餐小明星”奖等,以增进幼儿继续进步的愿望。
        3.控制合理进餐时间
        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用餐时间,同时也让孩子对照时间调节自己的就餐节奏,改正吃饭拖沓的问题。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等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应对。
        4.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孩子们吃带刺、骨、壳的食物时给每张桌子提供一只空盘放残渣,让幼儿感受桌面清洁带给我们的舒适感。引导幼儿自主添饭和吃饭后喝汤的习惯,以及饭后自己将碗和勺子收拾到指定的地方,养成饭后漱口和擦嘴的习惯。大班通过创设午餐管理员的活动,一方面使幼儿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通过尝试理解他人,孩子学会了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5、注重引导,增进食欲
        餐前还可叫那些偏食、厌食的孩子帮着分碗筷,让其向小朋友介绍今天的饭菜,使之精神愉悦,再行进餐,则会食欲大增。千万不可在餐前大声呵斥、责骂孩子。因此举对其情绪有极大的破坏性,哪怕刚有一点因腹内空空而生的生理性食欲,也会因此而荡然无存。孩子自然会在极坏情绪中拒食了。
(四)家园协作,达成教育的一致
    孩子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也是孩子通向成功的捷径法宝,因此,与家长取得教育的一致,持续地将幼儿的就餐文明礼仪作为日常化的教育工作来做。这样,长期以往就会达到教育的目标。我们要求家长从自身出发,为孩子树立榜样,多运用积极鼓励的方法,让孩子喜欢上吃饭,并逐渐重视起进餐这一重要活动。如班上有一位幼儿在幼儿园就餐情况还不错,会自己吃饭,吃完饭之后也会根据老师的要求收拾碗筷等。但其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吃饭是个老大难,边看电视边吃饭,一餐饭一个小时都吃不完。其实这就是家园教育不统一,家长对幼儿就餐要求太没原则。和家长交流后他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后来按照幼儿园的规则去做,孩子的就餐习惯和幼儿园一样棒了。
        良好的礼仪和礼节的养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培养幼儿餐前,餐中,餐后养成文明礼仪,除了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定能使幼儿食得其礼,吃得其乐。
参考文献:
[1]陈艳.幼儿进食中存在的教育与心理问题[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贾冬琴、朱成梅.幼儿餐桌礼仪案例解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03:118+121
[3]赵丽.小班幼儿进餐礼仪的培养[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