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主题教育中的实践与探析—以大班“我们的中国年”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洪雅彬
[导读]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洪雅彬
        厦门市同安区同城四季幼儿园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责,也是幼儿教育的必然组成部分。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的课程中,融合进幼儿园主题教育里,以此来帮助幼儿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并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以幼儿大班“我们的中国年”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节日   主题教育   我们的中国年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因此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利用传统节日巧妙地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幼儿认识、感受文化的多样性,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的指导思想。
        传统节日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它们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塑造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幼儿阶段是进行传统文化兴趣培养的绝佳时机。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民族精神,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利用孩子对活动的热情,来有效地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竞争力的未来公民呢?我们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下面笔者就以大班“我们的中国年”为例,具体说明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计主题活动目标,引导领悟传统节日内涵
        主题活动目标就像灯塔、方向盘一般,如果缺少明确的活动目标,不仅幼儿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在引导方面也容易产生偏差,导致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只是停于表面。因此,在组织“我们的中国年”主题活动时,教师引导并配合幼儿设计了三个主题任务:中国年的习俗、好玩的中国年和好吃的中国。让幼儿对自己接下来要参与的主题活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初步认识什么是中国年,了解中国年的由来,理解中国年对我们的意义;能够通过涂一涂、剪一剪、卷一卷等手工活动制作各种与中国年相关的年货,理解福字的含义,学会用福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等;能够通过本轮主题活动理解团圆的美好以及体会过年的欢乐。这样,引导幼儿理解中国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同理,面对中国比较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我们也应该立足不同节日所具有的独有特色,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元素,让幼儿感性地理解,并逐步深刻地领会。
        二、激发自主探究自觉行动,着力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日常学习工作也息息相关,影响着我们的吃、穿、住、行,在“我们的中国年”里,吃穿住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陶行知先生曾生动地说道:“生活即课程”,我们应把课程主角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我们的课程主角自然就是活泼可爱、乐于探究的孩子们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指出:幼儿是主题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并鼓励幼儿以主体身份参与到传统节日主体活动之中,保证幼儿的体验是丰富的、自主与创新的。
        春节,即“中国年”,是传统节日中历时最长的,也是仪式感最浓重的节日,同时,它还是孩子们最期盼,最憧憬的节日。贴春联、写福字、剪窗花、围炉吃年夜饭、拿红包、走亲戚、放鞭炮……这些热闹的年俗,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开心的记忆。让儿童接受传统节日的熏陶,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情怀,无论对于儿童的个体成长、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的且显得迫在眉睫的。因此,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及实际情况,我们大班幼儿开展了“我们的中国年”这一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亲情仁孝,让幼儿感受、体验中国年的热闹与欢乐,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中体会浓浓的民族文化魅力。
        1.调查研究为铺垫,自主探究促发展
        对于“中国年”他们拥有着无限的问题,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如“为什么我们要过年?”“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为什么过年的时候全家人要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呢?”其实,这也是儿童天生对好奇的事物表现出的最自然的流露。那就让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追随儿童的学习吧。于是,教师用访谈调查法的方式让幼儿带着这些困惑去寻找,去探究,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他人、阅读相关绘本等多种形式找到答案,并且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通过带着问题调查研究的方法,让幼儿化被动为主动,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通过适宜性的支持,以帮助幼儿建立“探究—表达”的通道。而教师也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2.五大领域相结合,主题教育内容丰
        主题教育,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要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主题教育活动融合了五大领域的内容,包含了语言、学科、艺术等元素,主题统领,渗透领域、教学和游戏相融合。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一般都涉及到科学、语言、数学、美术、音乐、游戏、运动、生活等多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
        因此,孩子们根据自己和同伴的调查结果后,选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辞旧迎新、舞龙舞狮等,并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三大主题任务:中国年的习俗、好玩的中国年和好吃的中国。
        (1)中国年的习俗里,如:在辞旧迎新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调查后,知道了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了春节扫尘的习俗,意味着和过去一年说再见,迎接崭新的一年。

因此,孩子们自发地带小抹布入园,将班级的里里外外清扫一遍,当擦不到比较高的玻璃时,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商量、解决问题,比如:用椅子、用梯子;当个别幼儿还未掌握正确的擦拭方法时,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会主动地教授经验,并且付诸实践,在这些过程中,他们结合了劳动、生活的技能,同时在语言、社会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挂红灯笼、贴春联、剪窗花、写“福”字,都是集数学、艺术、语言等领域于一身的主题活动,如何通过对称的形式来剪出好看的窗花,通过粘贴或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制作、装饰好看的灯笼,通过语言活动认识“福”的意义,感受画、写“福”字的乐趣,都由幼儿尝试——探究——再尝试的过程形成。在习俗探究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服饰也步入幼儿的眼中,华美的汉服渐渐从箱底走向舞台,虽然汉服穿法复杂,孩子们却也爱不释手,纷纷表示,以后的节日都想穿着汉服参加,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
        (2)好玩的中国年中,如:舞龙,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游戏之一,这项传统的民间习俗在孩子眼中变成了好玩的游戏,龙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要舞龙?如何合作默契才能将长龙舞起来?龙珠有什么作用?恰逢过年前夕,我园所在地刚好在举办一个大型的祭祀活动,里面就有舞龙节目,不少幼儿都亲眼看到、亲身经历,因此,对于这个游戏活动愈发地感兴趣,他们通过视频、照片等,逐步找出舞龙的诀窍,如:龙身追随龙珠走,随着音乐舞动等,皆有幼儿一一探究而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协商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合作能力等皆有所提高。
        (3)好吃的中国年中,如:具有传统闽南特色的炸枣,也颇受幼儿喜爱,通过揉、搓、团、捏、压等手法将地瓜泥变成一颗颗黄澄澄的炸枣,里面蕴含着无数的知识与经验,如水要加多少?加多了加少了会出现什么效果?面粉又要加多少才合适等问题都是幼儿经过试验、验证所得出的。这样的生活活动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同时,也在幼儿原有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提升,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主题活动的最后,我们也和幼儿一起计划、讨论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一个“我们的中国年”的节日嘉年华(庙会)活动,孩子们兴奋地筹谋划策,具体到要身着汉服,要有什么摊位(有吃的、玩的、体验的),摊位要布置在哪个地方才不会拥挤等等,孩子们做出初步的计划并与教师商讨,遇到问题后思考解决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接着他们带着计划与各班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最终实施方案。最后,我们幼儿与老师一同策划的“同城中国年 四季乐翻天”嘉年华活动大获成功。
        整个主题活动中,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在幼儿的背后,起到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将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相融合,令整个“我们的中国年”的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不是单纯只发展某一单独领域的能力,而是全面而有深度地发展。真正落实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做中学,学中做”。
        三、充分深入利用文化元素,合理巧用环境营造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当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文化意蕴,让传统文化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以促进幼儿教育、发展。而在幼儿园环境中,也是具有教育性的,不单纯是环境中,同时也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因此,我们也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节日来临前夕,我们和家长、幼儿一同采买、制作相关的节庆用品,创设具有节庆氛围的环境,如:挂自制的红灯笼、鞭炮、亲子贴春联、贴窗花等,使幼儿在节庆环境、区域中,调动其情感,萌发其对节日的好奇、憧憬与喜爱。
        四、积极有效促进家园共育,整合运用多元教育资源
        1.主题活动获家长认可与支持。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在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分享主题活动的相关信息,解释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比如:“我们的中国年”活动对于幼儿的情感发育、德育培养、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赢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才能促进主题的顺利开展。
        2.主题活动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本土化、园本化,比如:“我们的中国年”中,充分考虑本园实际和当地特色,融入了具有闽南传统特色的美食——炸枣,闽南传统手工艺——饭春花、漆线雕等,凸显了节庆活动的本土化,更好地做好幼儿的文化传承,让幼儿在尝试、探索、体验中感受节日文化的博大与包容。
        3.主题活动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也是幼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合理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幼儿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支持着和合作者,缺一不可。注重建构传统节日教育的合作共同体,促进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综上,传统文化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大展身手。教师不能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对孩子们的影响,对传统节日文化应该发掘其间的新内涵。同时,在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拓展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幼儿理解和接受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比如,在清明节中,结合社会、艺术等领域开展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制作小百花,祭奠英烈和逝去的亲人,是注重在传统节日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崇敬之心,引导幼儿以感恩、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与精神世界;在中秋节里,开展自制月饼、博饼的主题活动,是注重把握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精神品质,让幼儿知道团圆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在端午佳节,开展包粽子、赠香包的主题活动,是注重把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幼儿教育中,能够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幼儿的身体、认知和情感等发面的发展都大有益处,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需要、兴趣、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也让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渗透进幼儿的心灵深处,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菊霞.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J].学周刊.2018(31):179-180
[2] 陈琳琳.文化启蒙 润心养正——浅谈幼儿园传统节日课程研究与开发.《人生十六七》2018.2
[3] 池青.基于情感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课程——清明节主题开展.课程教育研究.2020.第19期
[4] 王欢.浅谈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实践.[J].学周刊.2019(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