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傩舞—幼儿园音乐区活动案例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范铭芝 蔡恩慧
[导读] 在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一带流传着一种民间传统民俗舞蹈
        范铭芝 蔡恩慧
        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设计意图】
        在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一带流传着一种民间传统民俗舞蹈,称邵武傩舞,至今已有6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邵武傩舞是古人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邵武傩舞发源于宋代,舞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以舞蹈动作走村串户,与古代的“大傩"或“乡人傩"有明显的传承关系,邵武傩舞保留的是原始傩舞,只有舞蹈动作没有剧情和说唱,在面具、服饰、舞蹈动作等方面均有原始的古傩余韵,是名副其实的傩文化活化石。邵武当地不使用“傩舞”的名称,而以“跳番僧”“跳八蛮”等具体节目名相称。从表演形式上看,傩舞为“闭口傩舞”、“武傩”,表演的内容始终贯穿着驱邪、斩魔、祈福送子、祈求平安、祈祷丰收的美好愿望。伴奏器乐有大锣、鼓、钗、小锣、木鱼、板。其独特而古老的跳跃式弓步、双脚跳、三步跳等傩舞动作,把神话传说演绎得淋漓尽致,是一种表演风格古朴粗犷、形式简练夸张、民俗内涵丰富的传统祭祀舞蹈。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古街采风、道具制作、学习表演等形式了解和学习傩舞,它结合了中国人民崇武和对抗天灾的勇气,其中的“勇”文化尤为突出。傩舞能满足幼儿对神秘面具的好奇和期待,同时跳傩舞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大动作,配乐跳傩舞和听辨鼓锣之声,可以让幼儿感受和学习仪式的过程,傩舞的文化精神内涵,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傩舞的过程中,将传统的种子扎根在幼儿的心里。另外,傩舞的文化精髓、内涵、技艺也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决定将傩舞引入幼儿园,让幼儿体验和感受。
        【活动目标】
        1.了解邵武傩舞是头戴面具,表演风格古朴粗犷、形式简练夸张、民俗内涵丰富的传统祭祀舞蹈。
        2.初步尝试制作傩舞面具,感受不同面具的造型和色彩所代表的含义。
        3.感受戴着面具跳舞的乐趣,在听辨敲敲打打的鼓、锣器乐的过程中感知节奏变化。
        4.体验跳傩舞的乐趣,增强对家乡傩舞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调查问卷、 白色面具 、各色颜料、小鼓、锣、拔、跳八蛮和跳番僧图片、音乐、视频等。
         交通工具准备:
1.乘坐公交车。
2.打车至入口,步行进古街。
        【活动内容】
        一、调查问卷篇
        为了了解幼儿园的家长和孩子对当地传统民间文化的了解,以及已有经验情况,了解他们对那些民间文化的兴趣,所以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我们用问卷星制作“家长对幼儿园开展闽北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调查问卷,分别对学校部分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家长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问卷134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34份。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精确统计后,进行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到:
        “您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民间音乐文化启蒙有必要吗?”这一题中94.78%的家长认为有必要;1.49%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3.37%的家长认为无所谓。
        “您认为闽北民间音乐文化教育应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一题中81.34%的家长认为要使幼儿理解民俗文化;82.84%的家长认为要丰富幼儿的民俗知识;81.34%的家长认为要培养幼儿对民俗文化的热爱;58.21%的家长认为要使幼儿积极主动地传承民俗文化;5.9781.34%的家长认为要达到其他教育效果。
        统计结果说明绝大部分家长对于闽北民间音乐教育还是重视的,认为幼儿园有必要开展这方面教育,而且对于闽北民间音乐教育有较高的期待。
        二、古街采风篇
        (一)经过上一次的问卷调查之后,我们结合建阳一年一次的“赶山节”活动,再次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幼儿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幼儿将带着调查问卷欣赏传统文化的时候,家长帮忙做记录。
       
        小班:小班开展亲子活动《赶山节采风》,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引导家长带着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家园合作,亲子采风,了解民俗文化。
        1.表演时间表。
        9:00 开场舞《礼仪之邦》
        9:20 延平战胜鼓《战鼓飞扬》
             建瓯挑幡《欢庆》
         畲族狩猎物
         10:10 邵武三角戏《下南京》
          邵武傩舞《祈福》
           畲乡竿舞
    10:50 逛美食街,品尝闽北特色美食。
2.填写“大武夷”非遗文化亲子采风活动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三个年龄段幼儿最喜欢的传统节目是什么?统计结果发现,幼儿最喜欢的是邵武傩舞表演。
3.幼儿讨论观看节目内容
        张宁远:我最喜欢傩舞,那个面具好恐怖哦!他们手上拿着两根棍子,在赶什么呢?我也想戴上那种面具跳一跳。
        杨思玥:我最喜欢竹竿舞,那些阿姨好厉害,都不会被竹竿夹住脚,跳得太好啦!
      
        此次赶山节以展现南平风物为策划背景,以文化、物产、美食、民俗、娱乐、非遗为基本内容,包含文化风情、文创艺术两大板块,在考亭古街里,婚礼故事、押镖故事、奇侠故事、文人故事、商贸故事等五大主题故事轮番上演,建瓯挑幡、延平战胜鼓、邵武傩舞等传统技艺赢得声声喝彩,光饼、酸枣糕、米粿等舌尖美味吸引大家品尝。是福建省内首次以活态艺术与主题故事线方式整体展现南平风情与建阳的历史文化。亲子悠游其中,全方位浸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冲击,大部分孩子对傩舞节目《祈福》比较感兴趣。
4.傩舞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入主题。  
教师播放傩舞视频,引出本次活动关于傩舞的讨论。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个什么舞?
        张宁远:一群鬼在跳舞,好可怕。
        谢图洛:这是要把新冠病毒吓跑的舞蹈。
        (二)欣赏故事《邵武傩舞的由来》
        1.第一遍由教师由口述,动作、表情、声音夸张生动。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刚才故事里,人们为什么要跳傩舞?
        2.听录音《邵武傩舞的由来》。  
        引导幼儿回忆故事里赶走年兽的办法,并大胆的说出来。
        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赶走病毒?
        张逸岑:戴很恐怖的面具吓跑病毒。
        李鋆溢:大声叫喊,吓死它。
        张世添:做各种可怕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说出一种,声音、肢体动作等表现出对应的办法。
        幼儿在看看、说说、跳跳、做做的活动中加深对邵武傩舞的理解,了解傩舞的由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自由和表现机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动静交替,孩子们始终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兴趣十足,从第一环节“观看傩舞视频”开始,孩子们就对傩舞的服饰、面具、身体维度、鼓点很感兴趣,不由自主的跟着视频跳起来。用开放式的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赶走病毒时?提问时,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都纷纷表达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赶走病毒。
        【反思与小结】
        本次教学设计通过看看、做做、想想,采用启发的教学方式,使幼儿了解傩舞面具的一些基本特点夸张、变形、奇异,并能展开想象去自己涂鸦面具,虽然涂鸦水平稚嫩了一些,但是他们戴上自己涂鸦的面具时的成就感,正是我所期待的。如果把幼儿的面具展示在墙上,效果会更好。
    中班:
        中班开展了精彩的谈话活动《精彩的赶山节》,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考亭古街看到了哪些有趣节目,幼儿积极思考、发言,现场气氛一片沸腾。
        宸锐:我看到了战胜鼓表演,他们穿着蓝色的衣服,手上都拿着一个鼓。
        嘉树:妈妈说那是傩舞。
        教师继续追问“最喜欢的节目是哪个?为什么?”
        呈祥:我喜欢傩舞,他们扭屁股很好笑。
        凯琳:我喜欢挑幡,他们很厉害。
        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表示惊喜,引导幼幼相互讨论:最喜欢的节目演员穿什么衣服?拿什么道具?表演内容是什么?
        长毅:傩舞的脸上有面具,穿着黑色的衣服,手上都拿着木头。
        子辰:战胜鼓的有的拿着鼓,有的拿着旗,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鼓。
        活动最后,教师启发幼儿思考你喜欢的节目有音乐吗?音乐给你的感受怎么样?
        紫含:听起来很开心。
        恩泽:我也想一起跳起来。
        六、幼儿印象画欣赏与评价
         【反思与小结】
         由于大多数孩子周末都参加了考亭赶山节,周一孩子们一来园就有好多事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孩子们能围绕“赶山节”这一话题进行谈话,敢于说且喜欢说。没到现场的孩子,通过同伴的分享、观看视频和照片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孩子们对非遗演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沉浸在分享的喜悦中。
        大班:
        大班开展谈话活动《赶山节看傩舞》,教师以谈话导入,如“周末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考亭赶山节,谁愿意来分享下你的收获。”幼儿踊跃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紫萱:我爸爸带我去看了钓鱼比赛。
         提问:你们都在赶山节活动里看了哪些表演?
         琪宝:我看了战胜鼓。
         舟舟:我也看了战胜鼓,还有提线木偶。
         奕成:我也看到了,那些面具就像西游记里的怪物。
         ………………
         小结:赶山节的活动真丰富啊,孩子们除了品尝美食还欣赏了好看的节目表演。
         随后幼儿介绍赶山节问卷,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非遗节目。
         引导语:我这里有大家参加赶山节的问卷调查表,谁愿意来介
         绍下你的问卷,说一说你最喜欢的非遗节目,为什么喜欢它?
         奕成:我喜欢战胜鼓,因为我以前表演过战胜鼓。
         馨儿:我喜欢那个节目就是把竹竿顶起来那个,他们都很厉害,竹竿那么长都可以顶起来,我画的画就是那个顶竹竿的。(建瓯挑幡)
         …………
         小结:延平战胜鼓、建瓯挑幡、邵武傩舞、浦城木偶戏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节目都很有意义,更多小朋友喜欢的是邵武傩舞,我们再来欣赏下邵武傩舞的表演视频吧。
         接着教师播放视频,幼儿欣赏傩舞视频,感受傩舞拙朴、自然的特点。
         提问:欣赏完傩舞表演,你感觉如何?傩舞表演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亮亮:我觉得很可怕。
         严文:有的人有挂一个鼓,有的人没有。
         总结:傩舞是邵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驱疫祈福的特点,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邵武傩舞的资料,明天回班级交流分享。
         延伸活动:亲子调查傩舞的含意。
         【反思与小结】
         因为周末大多数孩子们和家长都参加了建阳考亭赶山节活动。活动中有好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演出。孩子们对战胜鼓的热情不减当时,但戴着面具,有着夸张舞步的邵武傩舞很快也吸引了孩子们的关注度。于是在和孩子们的谈话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对傩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们请孩子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傩舞相关的知识经验,于下次活动中分享交流。
        三、道具制作篇
        1.环境材料
        傩舞面具欣赏图片、纯白面具模型;彩泥、炫彩棒、水粉(红、黑、蓝、白等)、颜料刷、毛笔、颜料盘、洗笔筒、抹布、报纸等。
        2.玩法
        小班幼儿:幼儿欣赏傩舞面具之后,用炫彩棒在面具上大胆涂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面具。
        中班幼儿:幼儿欣赏傩舞面具后,自主使用颜料涂色,设计自己喜欢的面具。
        大班幼儿:欣赏傩舞面具之后,除了大面积的涂色之外,还选择了彩泥制作犄角、獠牙粘贴在面具上,增面具的气势。
        3.幼儿收获:在欣赏了解的基础上,尝试用颜料、炫彩棒、彩泥DIY出自己喜欢的傩舞面具。
        培养幼儿的艺术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四、学习表演篇
        小班:
        (一)《傩舞勇士》
        1.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编创故事《傩舞勇士》,激发幼儿学习傩舞的热情。
        教师播放故事内容,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引出本次活动关于傩舞勇士的角色。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吗?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李鋆溢:故事里有个公主。
        林俊泽:我听到了一群傩舞勇士来拯救公主。
        范宇飞:傩舞勇士都戴着面具跳傩舞。
        谢图洛:公主被大魔怪抓走了,傩舞勇士来拯救公主。
        2.学动作。
        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幼儿观看傩舞勇士表演,学习基本动作。教师提问:视频里有几个人戴着面具,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林俊泽:我知道,他们是傩舞勇士。
        范宇飞:戴着面具跳傩舞。
        谢图洛:我发现,他们戴着不同颜色的面具跳傩舞
        【反思与小结】
        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对于小班幼儿充满着吸引力,他们常常会沉浸在故事当中,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寻找故事带来的美妙感觉。《傩舞勇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小班孩子,他们对于傩舞勇士的崇拜,欣赏傩舞勇士拯救公主的行为,他们为勇士们喝彩。通过学习故事,快速地进入角色,敢于表现自己。
         (二)各年龄段幼儿表演活动
         1.小班表演活动:傩舞《跳八蛮》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活动前教师在班级门口创设表演区,准备了幼儿涂鸦的傩舞面具,以及伴奏乐器锣、鼓等,以及“跳八蛮”的参考图片等。供幼儿初步感受和模仿。
         经验准备:欣赏傩舞《跳八蛮》表演视频。活动前讲述《傩舞勇士》的情境故事。
        玩法:幼儿欣赏傩舞“跳八蛮”的图片后,跟随锣声尝试走弓步、摆拳,尝试跳八蛮。
        【反思与小结】
        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由情境性的故事带入角色中,加深对傩舞的了解,同时看视频中初步了解了“刚劲有力”的基本舞步,其中包含弓步、马步、跳三下等。幼儿尝试听锣声做动作,锣在整个舞蹈中起到指挥的作用,活动中发现敲锣的人的节奏感需要比较清晰,幼儿目前还未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敲锣的角色由教师扮演。
        中班:
        中班表演活动:傩舞《跳番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欣赏邵武傩舞《跳番僧》表演视频,了解番僧指
        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等,四行者的扮相。
        物质准备:孙悟空他们都是挑着担,有旗和鼓。开路神手上的木棍叫双锏,弥勒手上的是木鱼。
        玩法:
         开路神手拿双锏走在前面,弥勒手持木鱼跟随其后,唐僧师徒四人穿白色服装,挑着挑经担,边走边敲着鼓。幼儿可自由有敲击,也可以根据图谱有节奏敲击。可以走班去其他班级跳番僧,祈求健康、平安。
        【反思与小结】
        幼儿愿意用自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跳番僧的感受。知道跳番僧是人们用来驱逐疫病、鬼怪、野兽,给人们带来平安、祥和。
        大班:
        1.大班表演活动:傩之魂(一)
         环境材料:
         扁鼓两个、鼓槌两副、面具六副、傩舞服六套、木棍四副;傩舞表演音乐;移动播放设备:ipad;傩舞动作照片展示册。
         玩法:
         幼儿自由翻看傩舞动作展示册过ipad里的傩舞视频,学习傩舞动作。选择喜欢的傩舞面具和道具,模仿表演傩舞动作。商量角色,简单编排造型,自主随乐起舞。
        【反思与小结】
        傩舞前前后后欣赏过好多次,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挑了几段大家都觉得不错,喜欢的傩舞视频放在IPAD上让孩子们自主翻阅、练习。雨彤、文芊、羽青、舟舟等小朋友特别喜欢在表演区学习傩舞。带上面具后的孩子们敲起鼓、跳起舞特别欢乐,但基本处于听着音乐各自嗨跳模式,表演没有组织和编排。
        2.表演区:傩之魂(二)
        一、环境材料
        1.扁鼓两个、鼓槌两副、面具六副、木棍四副。
        2.傩舞表演音乐。
        3.移动播放设备:ipad
        4.傩舞动作照片展示册。
        二、玩法
        1.幼儿自由翻看傩舞动作展示册或ipad里的傩舞视频,学习傩舞动作。
        2.选择喜欢的傩舞面具和道具,模仿表演傩舞动作。
        3.商量角色,由队长组织队员模仿动作、创编队形。
        三、蕴含价值
        1.大胆地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傩舞的基本特点。
        2.感受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美。
        四、观察指导
        1.鼓励幼儿用夸张的体态动作大胆表现傩舞特点。
        2.引导、协助幼儿编排傩舞造型及队列。
        【反思与小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对傩舞的表演动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协商分配好道具,能做简单的舞棒、挥臂、踢腿等动作。能听辨出音乐的AB段落,并随乐做欢快或舒缓的动作。

五、游戏体验篇
        教师创设“傩舞体验馆”,投放傩舞服饰、锣、鼓、拔、板、木鱼、表演图片、基本舞步、鼓点图片、多媒体等材料,播放傩舞表演视频,供幼儿模仿、学习、创造。活动的目标是幼儿能自主选择喜欢的游戏内容,在自主装扮后进行各类游戏。如“跳八蛮”不需要要音乐,跳舞的人听着锣声变换动作,舞者双手握拳,上下摆动。同时,小班幼儿可以结合童话情境性强的故事做为引导,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中班幼儿可以听音乐,自由跳傩舞;大班的幼儿可以增加队列变化,自由创编傩舞,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创设适合幼儿的傩舞体验馆。
        傩舞面具的神秘感深深的吸引了孩子,我们陆续在班级开展了各类傩舞的活动,让傩舞走进幼儿的世界,帮助幼儿聆听和感受傩舞的艺术魅力,了解更多有关傩舞的知识。
注: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规划 2019 年度课题,课题名称:童心本位视角下闽北民间音乐文化启蒙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8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