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启蓉
安徽省合肥幼教集团实验幼儿园 安徽省 合肥省 230000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二胎政策”的放开,幼儿教育日益受到了国家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幼儿教育首先来自家庭教育,随之是幼儿园教育,这两种模式缺一不可,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对于家园合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相应的探讨,并提出促进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对策,为儿童的未来课程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家园合作;
一、合作以及价值
(一)幼儿园家园的合作
幼儿园家园的合作,并不是家长的工作,也不是以一方为主进行工作上的配合,是由家庭与幼儿园的参与,通过合作活动,双方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幼儿身心发展为目标,共促幼儿的成长,两者教育模式缺一不可。
(二)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价值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终身教师。家园合作的结合有助于家长了解到的什么是家庭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实例:“哥哥和姑妈住在一起,共同养育小侄女。他们的家庭结构属于主干家庭,对于小侄女的教育属于宠溺型,导致小侄女对长辈过度依赖,什么都由别人来替她完成。在幼儿教育方面,家长希望小孩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小孩送到最好的幼儿园,但当孩子做错事也不会指责,只想着等送到幼儿园,由幼儿园老师来指导就好了。”这充分说明了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意识的薄弱。
2、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家园合作,并不是家长的工作,也不是以一方为主的进行工作上的配合,而是两者相结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工作有助于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双方相互交流有关孩子的资讯,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形成教育的合力,帮助家长与教师找到正确的教育模式。同时幼儿园家园合作可以提供一个经验的交流平台,家长可以从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中获得帮助,教师可以从家长的生活中找到教育经验。
二、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地位不平等,家长对角色认知不够全面
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幼儿教育是教师的责任,[1]自己只要包管幼儿的衣食住行,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听教师的话配合教育即可。家长把自己当成一名无关紧要的“教育者”,这说明幼儿园和家长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家长对于自己所处角色的认知还是不够全面,在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出现家园脱节的现象,导致家长参与活动十分被动。此外,双方对于教育的责任的认知也很片面,双方无法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当幼儿教育出现问题双方一味埋怨、相互指责,使幼儿园家园合作不能很好的开展下去。
(二)幼儿园家园合作缺乏互动,参与率较低
关于幼儿园家园的合作[2],家长和幼儿园一样认可认为双方合作可以为幼儿带来更好的教育模式,但是仅仅停留在认可这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却没能参与进来。首先,家长对幼儿教师言听计从,认为教师做的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把教育的重担都交给了教师,却疏忽自己也是一名教育者的同时是最了解幼儿的人,也是幼儿最信任的人。在双方的地位上,家长主动把教师的地位抬高,降低自己的地位,即教师是“权威者”,家长是“接受者”。其次,幼儿园是一个教育机构,是一个大集体,教师资源有限,一个班级两名教师,教幼比例不平等,所以教师的工作量相较而言是比较大的。[3]教师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家长,又由于幼儿家庭结构不一样,今天是爷爷明天是外公,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就会减少,双方缺乏有效的积极互动。最后,在幼儿园和家园合作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很难统一每一位参与者的闲余时间,因此时间就成了双方合作最大的问题。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同,比如单亲家庭、双职家庭,他们能够参与的时间就更加的短缺,尽管家长很愿意参加,也很因为时间的原因而无奈错过活动。双方互动率过低的现状很容易影响到幼儿园家园合作的质量。
(三)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内容单一,实效性较低
第一,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活动形式多样但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家长感到比较缺乏
新鲜感。比如:“家长园地”属于家长的宣传栏,教师每两周或者每一个月才会更新内容,且内容没有新意甚至重复,更多的是应付了事,完成家长宣传栏只是走个形式,并没有成为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导致家长缺乏兴趣和积极性。[4]
第二,幼儿园家园合作缺乏计划性,教师组织比较随意。在组织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活动中,教师、家长往往缺乏沟通交流,不能做到全面的准备;计划性不足,活动多举办于学期初、节假日和学期末;活动举办比较随意,幼儿园也不追踪活动后的效果,导致幼儿园家园合作缺乏计划性、系统性、递进性,使合作表面化、形式化、不够深入。[5]
第三,幼儿园家园合作现处于低层参与。根据杰斯特威克将家校合作按家长参与程度分为低、中、高的层次理论来看,多数幼儿园都属于低层次参与的形式。如: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但家长很少愿意参加幼儿园管理工作,更提不上发挥家长委员的权利:协同教师,决策决议。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园家园合作表面化太过于严重,教师与家长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具体变现为“三多三少”,即参观得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的多,直接参与的少;一次性参与的多,[6]经常性参与的少。这样就影响了家长的激情和积极性,导致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实效性较低。
三、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问题的成因
幼儿园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现实要求和理论的体现,在实现幼儿园家园合作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前,我们要找出相应问题的成因。
(一)家长与教师的地位不平等成因
1、家长缺乏与幼儿园交流与沟通
大家都听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名言,自古以来,人们都信奉着这句话,也都深受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绝大部分的家长便认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可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由幼儿园来负责,家长便成了“局外人”。
2、家长认为教师就是权威
绝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幼儿教师就是权威,教师都是受过专业的知识教育,是专门研究教育的教师,自己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就算是参与教育也是白费力气 ,所以会抬高教师的地位,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更为常见。
3、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素质程度不同
家庭环境也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有的家长文化程度较高,认为教师的文化水平不足,难达他们心目中的标准,但家长素质水平较高,能很好的和教师合理沟通;有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过于认同教师的意见,缺乏自己的建议,难以正确的教育幼儿,家长素质水平较低,难以配合教师的工作,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家长与幼儿园缺乏互动、参与率较低的成因
1、家长忙于工作,无法与教师交流沟通
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家庭都是双职家庭,父母每天上班甚至外地打工,他们很少能陪伴自己的孩子或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中国教育报》早在2005就指出“家长每周给孩子讲故事、陪伴孩子唱歌的时间由十年前的3.4小时、9.6小时下降到现在的2.8小时和4小时。”,解决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园合作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7]
2、幼儿园教师精力有限
教师每天会见到无数个家长,不光要认识孩子还要认识孩子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家长,由于每天见到的家长不固定,无法与家长进行有效且长期的交流与沟通,在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有待解决。
(三)幼儿园家园合作活动形式单一的成因
1、活动形式较为普遍
幼儿园教师在合作中工作量过多,比如:开展家长会、孩子成长册、走访幼儿家庭。工作虽多,但是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例如家长会,家长会一般情况都是教师将这一学期的内容和重要事件报告给家长,家长属于听的一方,几乎不会提出实践性的建议,家长会就变成了教师的报告会议。教师会觉得幼儿园家园合作没有意义,其主要原因还是对幼儿园家园合作的认识不够,教师的认解不够全面。
2、教师与家长缺乏计划性的、深层次的联系与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有两种:一是家长接送小孩时,教师与家长当面沟通。二是教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或者家访。这两种联系都是临时起意,缺乏计划性。对于合作工作的交流缺乏深层面的交流,不能很好的与家长沟通活动的开展及计划。
3、“三多三少”的现象
家长都愿意参观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环境和幼儿的活动,但真正加入活动的却寥寥无几,参观的家长也是凑巧在接送幼儿时得知,并非提前得知特来参加活动。参观后匆匆了事,只要知道孩子在幼儿园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就可以了,不做活动的总结与交流。在幼儿园教师举办活动也很少愿意让家长参与进来,因为家长参与会比较麻烦,有的家长也不懂科学性的教育,所以嘴上会说同意家长参与,但实际上也不是很愿意让家长参加,因此家长也是偶尔参加并非经常性。[8]
四、促进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合作观念,建立平等关系
1、教师、家长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
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重新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彻底根除古老的想法,幼儿园家园合作不是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也不是以家庭教育为主,而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体。合作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所以双方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多多沟通孩子的成长经历,以便更深层了解孩子;多多交流科学且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在家庭中,引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与家长共同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在幼儿园中,家长多多参与活动,教师引导家长参与到活动当中,为家长能够多方面了解孩子,同时也可以培养家长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高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实效性。
2、教师、家长加强沟通,培养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
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决定着家长和教师是否能够存在良好的关系。教师不光要对幼儿关爱,还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家长才会与教师配养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分享孩子的成长,教师才会获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教师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育人的能力和各项教学技能,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家长才会放心的把幼儿交到教师的手中,从而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并且乐意与教师合作。
(二)加强幼儿园家园合作的规范,提高沟通交流率
1、提高合作的规范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4]因此,教师应在家庭配合教育中,多多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达到有效的教育。家长要多多支持教育、参与教育并提出有效建议,可以加强教师的教育质量,巩固合作双方的感情,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制度下,我们要加强合作的规范性。[9]
2、学习更多的沟通方法,加强双方的交流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核心是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家长应主动与教师沟通,及时与教师交流幼儿的成长问题,用客观的态度与教师沟通。教师应采纳多元素沟通方式,因家长各有不同,交流方式就会千姿百态。如:教师应与家长将心比心,感受各自所处地位的考虑与对方进行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用商量的语气,学会求同存异,不要以命令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会造成家长的反感。在家长提出正确的建议时,教师要及时采纳并表示支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幼儿的成长。
五、结束语
幼儿园家园合作在日后幼儿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充分理解什么是家庭教育,利用家庭中好的教育资源才能让幼儿园更好的完成教育的责任,同时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更好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在日后的幼儿园家园合作关系中,会不断出现合作的问题,两者合作关系也会不断磨合,教师与家长应及时沟通与联系,建立和谐关系的原则及形式。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加强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对策,促进孩子良好的家与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贺琳霞.流动幼儿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杂志社,2011:26.
[2]猴红梅.延安市幼儿园家园合作的调查与思考[N].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2-2-02.
[3]张娣.关于绥化市幼儿园家庭合作现状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7,153.
[4]邢爱芬.幼儿园分组选题式亲子活动探索[N].宁波教学学院学报,2011.6,13.
[5]王丽娜.基于“心形齿轮模式”的家园合作探析[N].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11,04.
[6]骆欣.家园合作的途径与方法浅谈[J].科学教育家,2008.1.
[7]侯兰芳.加强家园合作 共促幼儿发展[J].发展,2009:(04).
[8]朱琳琳.接送幼儿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交流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9]聂春莲.幼儿教师与家长和谐关系建立的原则及形式[B].教育科学,2005,1.
[10]朱清、易娟.探索家园合作的有效形式[J].家园互动,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