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5期   作者:许一星
[导读] 思维导图法是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方法
        许一星
        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中心小学
        摘要:思维导图法是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方法,在思维导图中能根据关键中心词进行发散性联想,并且辐射到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由于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很多教师将其运用到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同时结合教学改革来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写作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作文;思维导图;阅读;思路
引言
        思维导图是指借助框架、色彩鲜明、层次分明的类属关系等来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使得知识点更有逻辑与条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灵感与写作思路往往都是昙花一现的,很难形成系统的逻辑,而利用思维导图则能帮助学生将思路串联起来,从而学习如何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1小学语文作文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时间较紧,任务较重。为了能够快速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能够有效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可以对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实现与教师的思维同步,有利于师生在同一个思考维度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思维导图这个方法本身也值得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巧用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拟好大纲,然后再写作文就可以做到一气呵成,有利于作文行文流畅,提高写作效率。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快速将知识点进行整合,为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其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在进行正式的作文教授之前,可以先把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导图中体现的思路,带着目的听课,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构建思维导图框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前,首先要清楚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它主要是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在国外和国内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许多国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策略之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完善,教师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就要认识到思维导图学习法在具体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以及小学作文的教学内容,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设计。但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在教学现代文写作的过程中,如果不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很难理清思维脉络。因此,在核心素养下,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思维,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勾勒知识结构,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措施
        3.1明确思维导图含义,指导学生使用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并不清楚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这就导致了在语文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具有一定教学难度。因此,要想利用思维导图来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首先就必须让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的概念,并教导学生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精准高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文章结构,充分地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教学功效。教师可以先将思维导图引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逐步适应该种教学模式,并引导和训练学生独立设计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形成建立思维导图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围绕文章中所描写的西沙群岛景色,即海水颜色、海底景色、鱼群以及鸟群等四个部分进行分析,探究景色描写的手法并解析景物特点,从而促使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具体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景物类作文的写作。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深度认识,学生的写作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具体,从而创作出更加优质的作文。
        3.2加强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所以在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整合时,不能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归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完善系统知识结构网,加强学生对语文内容的认识。如,教师在教学故事阅读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学生遗漏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具体的故事内容进行整合,在文本中提炼出关键词,加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课程进行前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或者是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绘制完善的思维导图,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效融入其中,让学生结合导图结构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整合能力,完善语文教学体系。
        3.3汇总写作技巧时运用思维导图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掌握写作技巧,在写作时便会乱写一气,随心所欲。而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习作时便文思泉涌,锦心绣口。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方法的点拨,运用思维导图清晰、有条理等特点,渗透写作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难忘的人》的写作指导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题,重点是写一个“人”,这个人的特点是“难忘的”,学生进而思考:自己对哪个人印象最深,就将这个人作为核心词,放在思维导图的正中间。而这个人让自己难忘的几个方面,则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二级关键词,用短线与一级核心词连起来,如二级关键词可以是“外貌”“性格”等。对“性格”的描写,打算写几个方面,这便作为三级词汇,如“善良”“有礼貌”“乐于助人”“耐心”等,再逐一简单概述,必要时列举一到两个实例,完善、细化思维导图……如此,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写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推开思维之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4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想象空间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当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之后,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会变得相对丰富。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写作之前,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而增加学生写作的素材。例如,在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引导学生构建作文的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写作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着作文要求的中心词进行思维发散,突出各种有特色的写作要素,引导他们对作文内容进行大胆的创造,从而打开学生封闭的固有思维大门
结束语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路,在该思路下,学生能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进行高效写作。
参考文献
[1]邵胜男.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3):89-90.
[2]袁小芬.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3):46.
[3]刘晓萍.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