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2月4期   作者:姜华
[导读]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姜华
        身份证2302211985****4613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整体特点来说,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复杂等情况,而且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也直接决定着城市未来的交通发展情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道路建设工程特点,做好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本文立足于实际,结合目前行业内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技术管理;道路建设;阶段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持续增大,城市交通不堪重负,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保障道路工程质量,相关单位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保证整体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构建完整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1.1 挖方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中,道路路面的挖方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在该过程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中的地貌特征进行全面地把握,并且使用线路中心线标高控制桩、开挖坡顶桩、挖填交界桩、红线桩对工程施工的总体进行科学化的设计,而且在使用测量仪器放样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记号笔对重点位置进行标记,从而全面提高施工的效果。在使用挖土机施工的过程中,挖土机需要从挖方的高点自上而下地进行挖掘,同时还需要对边坡部分进行修葺与整理,从而便于挖方工作顺利地进行。
        1.2回填技术
        考虑到该项工程施工内容较多,为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周期内高质量完成,在土方回填阶段,选择断开施工方式,把整个施工面积划分为多个施工区域,使各区域同时开工。其中,起始施工位置是主进场路段,依据“由近往远”施工原则,各施工区域流水作业。此外,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需要在土方回填工开展前完成,主要由技术部负责,整理与其相关信息数据,交由质检部门开展详细化的技术交底,依据回填区域,考虑碾压参数及施工方法,确保回填工作质量。
        1.3市政道路排水技术要点
        道路排水也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技术要点之一,通俗来说,市政道路排水就是为了保证道路工程路基的稳定、居民的生活而采取的汇集、排除地表、地下水及各种污水的措施。在当前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很多道路病害都是水造成的,若道路的排水系统建设不完善或质量不达标,就可能会出现路面积水、结冰,路基渗水等现象,导致路面结构层或路基损坏,对城市功能发挥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这些现象比较严重,那么就会为路面车辆的安全通行埋下巨大的隐患,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建设道路的排水系统非常必要。其次,道路排水系统的构建还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市政道路的应用频率非常高,而且长期暴露在自然条件之下,在水的长时间侵蚀下,路基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若雨水的冲刷使得路基的承受范围下降,那么就很有可能引起路面坍塌、路基沉降等的现象,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做好排水施工会对路基的稳定性的增强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目前的技术领域中,路基路面排水有着较多的方法,例如设置渗沟、渗井、雨水口和雨水窑井等,这些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特点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性考虑,并且结合不同的排水方式进行优缺点的对比,从而选出最佳方案。

例如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排水设计过程中,若道路工程处于比较平坦的区域,那么采用分散地面排水的方式是最为有效的,而且在相关的施工细节之中还需要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需要对路基的边坡进行加固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环节能够顺畅地进行。
        1.4翻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翻模施工技术是借助大型塔吊的帮助吊起更大面积的钢模,将钢模置于相关平台上使其成为牛腿支架的支撑,利用机械完成对钢模支撑的控制。钢模和平台由塔吊缓慢匀速的提升到相应的位置,上升到指定高度后,该平台即成为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模板加工的作业平台。翻模施工通常分为 3 层,每层都具有相应的安全高度。模板的安装操作是由施工人员利用手扳葫芦进行提升安装的,实际操作时是当完成一层混凝土的浇时筑,就需完成一层模板的支护,这样协调并进,逐层施工,最终完成道路工程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翻模施工技术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增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应用的措施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总体施工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地规划和全面地可行性分析,并且分析施工图纸能否与施工的需求相互吻合,其次,要从市政道路工程的总体地质条件入手,并且对周围的水文情况进行综合性地分析,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要将施工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准备到位,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要做到严格地把控,坚决禁止次品进入到施工场所之中。此外,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管理人员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内容进行重点的研究与安排,并且要求各个施工阶段的工作人员针对技术方面做好研究,并且对于重点施工技术的设备进行仔细地调控,从而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前期工作更加有效地完成,为后续的施工奠定下良好的条件。
        2.2 避免混凝土裂缝
         为降低市政道路工程裂缝的发生概率,应从裂缝问题的产生源头入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混凝土材料,所以必须科学设置混凝土材料的施工工序与步骤,严把材料质量关、科学设计混凝土材料配比、严格规范混凝土施工工序,确保混凝土强度及各项技术参数符合道路工程施工要求。在具体施工时,应严格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及流程,严格技术标准,控制好振捣速度与强度;结合外界环境温度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及降温工作,掌握好拆模时间,并科学制定养护方案,降低裂缝发生概率,以此来提升道路的强度和质量。
        2.3 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为问题造成的道路的质量问题,可通过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人员管理来避免。所以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定期不定期以及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来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标准、规范的开展各项作业。另外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考核和评估,以定岗定责、彰先策后的方式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使他们成为提升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支撑。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进程日益加快,在人们出行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从整体施工情况来看,我国的市政道路施工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需要我们尤其重视。在当前的施工环节中,各个阶段的技术要求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工程实际,对施工阶段中各个环节进行技术上的严格把控,从而全面提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为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智远.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21(03):162-163.
[2]柳奕腾.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21(03):195-196.
[3]赵德东.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08-109.
[4]余丹丹.关于市政道路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27-128.
[5]毕小勇,李俊龙.市政道路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探讨[J].低碳世界,2021,11(03):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