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期(上)   作者:庞泽宇 马妍欣 师蒙
[导读]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河道治理的力度,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

        庞泽宇 马妍欣 师蒙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近年来各地加大了河道治理的力度,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河道的污染,改善河道的环境,提高河道治理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其通过利用自然界生物链规律及自然界内部各种物理、化学反应来缓解河道的污染,提高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文中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并进一步对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的中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植物;微生物;人工湿地
1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特性
        一套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由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动物、微生物、原生动物共同组成。水生态修复技术就是通过栽培植物或者微生物的方法来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从而达到改善水生物生存环境和水质的目的。具有以下特性:净化效果好,水生态修复技术比较侧重于预处理,前期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清理,并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水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后的河道水体清澈见底,水质可到《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标准以上。景观效果好,在污染河道治理中,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通过建立生态河道,可保持一定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并且还具有很强的景观效果。修复成本比较低,河道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他治理技术难以对整条河道进行全面治理,同时系统设备运行、管道、水泵等投资费用也远远大于生态系统建设的成本,而水生态修复技术则无需这些设备的支持也可以很好完成河道治理任务。
2水生态修复技术
        2.1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
        通过科学选配微生物生长剂,并做好培植和甄选,将微生物生长剂倒入到河道中,同时选择生物膜技术,从而为河道内污染物提供一个有利于污染分解的环境,加快促进污染物的分散,实现对河道污染的有效控制,提高河道水体的净化能力。
        2.2水生植物净化
        由于水生植物具有较好的自净功能,利用水生植物可以达到净化水体环境的目的。具体可以通过培植某些具有较强污染吸收和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以此来对河道污染环境进行调节和改善。但由于任何一种水生植物自身对污染都具有一定的承受限度,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必然会失去存活能力。因此在一些重污染河道,则要选择高质量的水生植物。当前采用的水生植物净化技术主要以生态浮床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为主,可以达到较好的污染分解和净化效果。
        2.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自然系统和生态圈内的多重反应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这其中具体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湿地城多由人工建设而成,通常以低洼地带作为湿地建设的主要选址位置,通过将土壤和填料掺合和调配,形成填料床,水分会从床体的填料缝隙内部进行流动,也能够在河床表层流动,将具有较高成活率的水体植物在床体表层进行栽种,从而打造出一个动植物生态空间,实现对水体污染物分解及净化水体的目的。人工湿地能够为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创造一个稳定、有利的环境,充分调节地表径流,確保土体内部有充足的水分,分锯水体中的不良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标。还能够对局部气候、空气等进行调节,具有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3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3.1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大体上是通过人为的使用大自然中的土壤、石头、砂子等物质的化学、物理等作用将水体净化。一般人们都会先种植一些植物,底部会形成处理废水的系统,从而促进整个人工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人工湿地的用途广泛,能够处理农业工业废水,水体的净化效果非常好,在此同时,保护了水中生物的生活环境,维持了土壤中的水量,净化周围空气,美化周围环境。


        3.1.1河堤生态环境建设
        河堤不仅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更对河流起到缓冲的作用。在修建时不仅要考虑其美观的外在形象,更要考虑其功能性、安全性、保护性。因此,在建设河道时要营造一个适于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并且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的系统,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3.1.2生态岸坡工程
        生态岸坡在保护河道,维持河道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是植物护坡和植物工程复合护坡两种方式。植物护坡是指种植一些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通过植物在土壤中扎根固定土壤的成分,防止河流的冲刷使土壤成分丧失,从而保证岸坡的稳定状态;植物工程复合护坡分为很多种,一般的材料是水泥、碎石子、植被等,能够进一步增强河道的稳定程度,同时还能够解决河道的水质问题,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2河道内源的污染治理
        3.2.1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河道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大体上分为三种: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组合处理,主要是在水中通入大量的空气和氧气来提高水中的氧气浓度,在河道中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吸收通入的氧气提高分解能力,从而有效解决河道污染物的问题,并且能够控制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品种,改善河流的水质,维持河道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种处理技术的优点还包括可以根据河道的水流速和水流面积进行相应的修复,也适用于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
        3.2.2生态疏浚技术
        生态疏浚技术可以清除河道底部的有害物质,如:磷、氮等,减少河道底部一些污染物对水体的大肆污染,降低内源污染的负荷,减少甚至避免可能发生的二次水体污染。我国的一些湖泊就采用了这项技术,降低了水体底部氮或者磷的含量,减少了水体底部的污染,维持水体的生态系统。
        3.2.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水体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吸收、转化、分解河道中的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此项技术不单单是针对一种水生动植物,更可以构建一个生态体系来完成水体的修复任务。根据河道水体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水生动植物或者微生物,从而吸收、分解污染物质,调节河道的水体生态系统,这种方法简单而又有效。
        3.3平原河道生态治理
        平原的河道较为平缓,横断面较宽,水流浅,呈复式结构。平原河道的治理是根据河道的岸坡特点、表面的杂质多少、历年的行洪状况等情况来制定治理规划。在材料的选择中,一般都有节约、成本低、污染小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将对河流的生态破坏降到最低,保证河道水生动植物能够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为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系统,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可以在修建河道的护坡时选择污染小的环保材料,尽可能减少或者停止使用混凝土,缓坡上种植绿色植被,堆砌石块、水泥袋等保护堤坝,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水环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提升其自我调节功能,有效对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河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当熟练掌握多种类型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建设形态多样的河流、人工湿地,促进河道水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颖卓.上海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迈向“有实”全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J].中国水利,2018(24):142-145.
[2]陈永强.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27-128.
        [3]金鹏明,沈小立.生态修复技术在上海崇明村落河道的应用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99-101.
窗体底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