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旧厂房改造利用研究——以肇新窑业厂区旧址保护规划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期(上)   作者:吴 琼
[导读] 肇新窑业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地区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吴 琼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肇新窑业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地区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然而现在的肇新窑业厂区旧址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大量建筑废弃。通过对旧厂房的改造再利用,使工业遗产在得到有效保护基础上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进而带动肇新窑业厂区旧址周边乃至沈阳城市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工业遗产;旧厂房利用;肇新窑业厂区旧址;功能重塑
1.引言
        肇新窑业建造初心是开创中国民族工业新局面,达成以实业救国之目的。伴随着918事变的巨大变动,曾经辉煌的肇新窑业也逐渐走向衰退,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建筑和场地。肇新窑业厂区旧址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对城市文脉延续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发掘这些工业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其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文本的主要研究内容。
2.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改造策略与原则
2.1.具体策略
        旧厂房、车间和仓库是重建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核心,这是因为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主要建筑面积较大,并且布局分散,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肇新窑业厂区旧址建筑功能置换的难度。
2.1.1.原有元素与场地条件的结合转换
        在改造肇新窑业厂区旧址时,应当结合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现在的建筑特色,加强对原有闲置建筑的再利用,这是在设计方案中展现的基本设计策略。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整合现有的建筑风貌,结合现代功能和社会文化,重塑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功能,表达出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设计内涵。
2.1.2.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功能规划
        规划方案将基地分为六个功能区,分别为:居住区、商业配套区、数字文创区、文化艺术区、文化教育区以及艺术家工作区。打造集文创、教育、居住、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创意产业园。
2.2.基本原则
2.2.1.尊重原有场地特征
        结合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场地特征,实质上就是需要保护肇新窑业厂区旧址建筑的工业元素不被破坏,在此前提之下,实现对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再利用。
2.2.2.确保兼容性
        原有的肇新窑业厂区旧址周边的环境经过时间的推移己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社会需求也在此期间内发生较大改变,那么在设计肇新窑业厂区旧址时,就应当满足人们产生的新的功能需求。
2.2.3.力求多样性
1)功能多样性
        改造后的肇新窑业厂区旧址应当兼具日常使用需求和游览需求。
2)形态多样性
        肇新窑业厂区旧址作为公共空间,在改造以后应当展现出多元化的空间形态,此时就能够充分增强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公共性。
3.肇新窑业厂区旧址改造设计
3.1.基地概况
        肇新窑业厂区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南部,属于配套服务区重要节点,临近文化产业区,形成良好文化创新产业氛围,基地周边居住小区居多,内部为废弃厂房及棚户区。北临沈铁路,南临联合路,西侧为明堂街,东侧为东站街。基地内部为肇兴窑业公司厂区旧址建筑群,周围有远大城市立方和辰宇新村。交通便捷,规划面积25公顷。
3.2.肇新窑业厂区旧址设计规划
3.2.1.规划理念
        1)城市织补: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城市的更新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将织补理论应用于城市的功能、交通、景观等各方面,有利于延续城市传统肌理,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地块间的联系。
        规划地块作为具有工业遗产的地区,区域内新旧建筑的共存,可以创造丰富的经济效应。在功能结构方面,应该尽量保证用地两种以上功能的混合,在不同时间段都能吸引人。在城市空间肌理方面,应通过景观组织,建筑形态设计等手段延续传统城市肌理。历史文脉方面,充分利用基地内的工业遗产,挖掘传统工业文化,引进新的功能业态,激发地块活力。
        2)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将海绵城市理论引入城市更新规划中,增加城市生态承载力。


3.2.2.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
        以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现状用地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分析区域内缺少的业态,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
        2)挖掘文化,延续城市空间肌理和历史文脉
        工业遗存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空间形态。充分挖掘地块的历史文脉,引入新的业态,形成区域触媒,激发地块活力。
        3)重视生态,改善城市景观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注意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改善人居环境。
3.2.3.规划目标
          结合肇新窑业厂区旧址内现状的工业厂房、仓库等建筑,打造一个集手工体验、工艺品展销、博物馆展示、商业配套、居住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
3.3.肇新窑业厂区旧址建筑改造方案
3.3.1.功能空间规划设计
        规划方案将基地分为六个功能区,分别为:居住区、商业配套区、数字文创区、文化艺术区、文化教育区以及艺术家工作区。打造集文创、教育、居住、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创意产业园。
        1)居住区:居住区内包含保留的远大城市立方小区。层高22层,新建住宅11层。
        2)商业配套区:服务于基地及周边居民。主要功能为园区内的商业销售以及举办全球品牌发布会。
        3)数字文创区:设有DIY体验、产品展示、新媒体以及工业设计功能。
        4)文化艺术区:主要设有陶瓷艺术品展示、制作流程展示、以及瓷器艺术品销售功能。
        5)文化教育区:开设陶艺培训基地、工业遗产研究等。
        6)艺术家工作区:为艺术家提供工作空间,采用长期租赁、买卖机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3.2.交通流线设计
        肇新窑业厂区旧址改造方案的车行道路系统主要将原有地块内部车行道进行调整:打通原有内部道路,使汽车在规划范围内通行更方便。增设地下停车场,并且采用人车分行模式,提高行人安全系数并增大行车效率。
        肇新窑业厂区旧址改造方案的慢行系统通过串联改造厂房、保留建筑、商业街、工业主题广场等主要公共空间。从而打造游览线路 ,方便行人在地块内部的游览。
3.3.3.建筑改造设计
        在原有厂房保留价值、建筑结构完好,在基础上将其改造为数字文创馆,以展示新技术为主;对高大空间的厂房及简易房改造成灵活的办公空间、文化创意、高端会展等,以从传统窑业为主,追寻旧厂房历史记忆并深入体验传统窑艺;对于保留的烟囱,是整个场地的高点以此为核心建造工业记忆主题广场,为厂房的老旧感增添新的活力。
4.结论
        工业遗存改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的一部分,加快工业遗存改造,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激发周为地块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特色,避免了千城一面。
        论文主要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角度出发,全面阐释了肇新窑业厂区旧址改造和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方式,从恢复生态环境、建筑功能置换、景观设计等各个层面出发,完成了肇新窑业厂区旧址的改造设计方案。
        总结了肇新窑业厂区旧址重塑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基本理论阐释了工业旧址的利弊,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重塑和再利用工业旧址方面所提出的研究结论;探讨了工厂旧址再利用的几种常用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作用;提出了重塑工厂旧址的策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金鑫, 陈洋, 王西京. 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厂房改造利用模式研究——以西安大华纱厂改造研究为例[J]. 建筑学报, 2011(s1):17-22
[2]刘玲玲, 蒋伟荣, 魏士宝. 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工业区景观改造——以西安大华纱厂为例[J]. 建筑与文化(11):169-170.
[3]吴佳雨, 徐敏, 刘伟国, et al. 遗产区域视野下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11):73-80.
[4]崔卫华, 刘锋. 城市规划视野下的工业遗产保护[J]. 城市, 2010(6):38-41.
[5]徐蓉. 城市主题文化视野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以宁波市为例[C]// 2010.
[6]孙维晗. 基于城市复兴视野下长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D]. 吉林建筑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