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邦
贵州盛世玉宇建设有限公司,贵州 六盘水 553049
摘要:在土木施工过程中展开混凝土作业时,往往会出现裂缝问题,由此对工程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基于此展开相关分析,在阐述裂缝类型的基础上,对裂缝控制技术进行了重点关注,借助研究,期望对行业的实践操作带来借鉴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1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类型
1.1温度裂缝
所谓的温度裂缝,通常出现在混凝土的表层,或是在温差变化相对较大的区域。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以后所展开的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由于混凝土存在体积大的特点,便造成水化热聚集现象,无法较好地散发,造成混凝土里部的温度明显上升。但是,表层散热相对很快,导致产生内外温差,也就是其外部热胀冷缩的情况并不一样,混凝土表层也会由此出现相当程度的拉应力。这种状况下如若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那么在表层便会出现裂缝。
1.2干缩裂缝
造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混凝土由于里外水分蒸发的情况存在差异,造成相当程度的变形。混凝土表层水分蒸发过快,变形相对较大,而混凝土里部则是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变形也不会太大。混凝土内部约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使得表层干缩变形,出现了拉应力,便会造成裂缝。
1.3收缩裂缝
以该类裂缝而言,其出现往往是由于材料及施工环境方面的问题造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混凝土水分和温度影响,一旦里外部的水分在蒸发速度上出现不同,则会造成裂缝变形。如若增添外部因素的作用,会使得表层水分极快消失。在此状况之下,会被混凝土所约束,进而造成表层干缩变形,由此出现相应的拉应力,最终造成裂缝。收缩裂缝往往会表现为不规则分布,还会呈现出网状的态势,虽然裂缝相对较小,但是给工程带来的影响却非常大。造成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在混凝土进行收缩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热量消散造成相应的收缩应力,导致出现变形等状况。通常而言,表层裂缝往往会在混凝土成型后第三天前后发生,这个时候由于其抗拉强度方面相对较弱,因此便会造成裂缝的出现。
2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2.1混凝土配制技术
混凝土配制是混凝土施工技术过程里最基础的阶段,在原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制方面应通过试验确定。如果在材料方面存在配合比例不合理的情况,则势必给其理化性质等方面带来原生性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施工不合格风险。混凝土在选定原材料后,技术员工则必须借助相关规范展开整体考量,构建出科学的配合比例。展开设计作业时,必须关注下列几个方面:(1)坍落度<180mm;(2)含水量<170kg/m3;(3)水胶比<0.45;(4)含砂率在38%~45%;(5)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各项规定;(6)确保混凝土性能通过60d、90d的强度验收评定。
2.2混凝土拌合的技术
当上述工作完成以后,把原料送至拌合站展开加工作业。此项工作前,负责员工应进行检验工作,也就是依据相关的工作要求,对水泥等不同原材料展开性能质量的查验。在此过程中,若存在水泥无复试报告等状况,则应第一时间上报,不予以核准进场,以保证后续浇筑工作的质量。如果在原材料方面无问题,则可依据具体的要求展开原料的搅拌工作。技术人员必须对混凝土有着极好的认识,可以与一般混凝土区分开来,并能够对搅拌经过展开有效把控。
例如,在某工程混凝土承台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出于对现场具体情况的考量,认为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相对较少,而在外加剂方面则是数量较多,出于这些具体现实的考量,延长搅拌时间,大约为3min,由此确保了搅拌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保障了承台强度能够符合相应的要求。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应用此项技术时,应该关注混凝土的具体特点,也就是其体积重量相对较大,但在应力方面又表现出极强的作用,因此技术人员必须要保障相应的支撑结构处于坚固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应该尽最大可能确保浇筑入模的均匀连续,整个过程不应该发生过快或中断的状况,这主要是若浇注速度太快,便会造成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发散,从而导致大量的热量继续留在内部,由此造成结构失稳的情况。另外,如果施工出现中断,则会造成混凝土因为在连接时间上的差异,发生断层的状况,这对结构的一体性而言有极大伤害,定会对工程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混凝土和一般混凝土对比,在水热化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敏感性方面也会表现得更加强烈。因此,在进行浇筑时,必须对混凝土予以足够关注,且要在第一时间使用高效的温控对策。例如,在某混凝土承台作业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温度的控制,施工方使用了循环水管降温的办法,很好地实现了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这一温度在44℃之内,在内外温差方面则是控制在25℃。此外,工程人员应该在确保振捣均匀的前提下,防止振捣棒和模板底等出现碰撞的情况,由此实现对混凝土材料质量的保护,还可以防止发生材料漏浆等状况。混凝土内进行初凝前必须要在适宜的时间进行二次捣鼓作业,从而更好地对水分气泡裂缝进行排除,这会极好地促使密度提升,避免蜂窝情况的出现。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最后,当完成浇筑作业后,则应该展开相应的保养维护工作,这项工作呈现出周期较长的特点。其目的在于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产生早期裂缝,保证浇筑的混凝土中水泥有足够的水进行水化,以达到混凝土的期望指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容易受人的技术、施工工艺、振捣方式、施工环境等因素影响,使表层发生较大的温度改变,造成相应的裂缝的出现。因此,当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毕,应及时采取混凝土养护措施,为防止裂缝产生提供必要的养护条件。如借助增加覆盖物的方式进行养护,且要展开洒水养护作业。在冷却水供应方面,亦应该展开较好的保障,并予以足够的关注、持续健全保温保湿作业,从而能够促使内外温差处在一个相对可控制区间里。在测温点构建方面,特别是在内部、表层上,应该增加温度观测工作,而且要在浇筑结束后,对整体的温度情况展开有效把控,以达到把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同样以某工程为例,在进行混凝土承台作业经过时,其中使用到的养护措施为“外蓄”,也就是在混凝土达到终凝状态后,借助塑料膜等材料展开相应的外部保护作业,当混凝土里外的温差处于25℃的时候,则是应该覆盖毛毯等进行强化保护,整个养护的周期到达期7d后,应该拆除侧模,且展开浇水养护。当周期到达15d的时候,应该停止养护作业。借助上述方式,对承台的质量实现了较好的保护 。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群逐渐向大城市迁徙,向区域中心聚集,由此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群应运而生。土木工程在建筑工程领域具有非常复杂与大型的特性,因此对于混凝土也有着更高的性能需求。本文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产生,并针对裂缝的防制进行相应解析。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中,出现裂缝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中做好裂缝控制技术应用的工作,从多角度对多种控制技术进行落实,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殿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7):105-106.
[2]韦龙.轨道交通工程侧墙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3):76-78.[3]陈金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控制关键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75-176.
[4]刘礼萍.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158.
[5]贠启,强海龙.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回转窑基础工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