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文山 663700
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规模采矿对人类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依赖于良好自然环境系统的支持。大规模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
关键词:露天采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相关人员必须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山地质环境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中的破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积极治理,能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改善露天矿的地质与生态环境。
一、露天采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们的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矿石与山体土石分开处理是开采的第一步,矿体本身再按工艺流程从上到下进行分割。地质灾害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技术性工作,导致山体变形和松散,容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此外,工厂产生了太多废弃物,堆积在山体上,超过了它们的承载能力,导致山体滑坡。堆积在山体上的垃圾增加了在暴雨中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这不仅对环境有害,而且不能保证过往行人的安全。
2、荒漠化危害。矿产资源开采时,在施工前若缺乏科学规划设计,则开采过程、方法和流程均不合理,再加上当地生态系统的相对脆弱,就会导致荒漠化。由于大规模无序开采,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的丧失,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最终成为荒漠。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问题必须在今后的露天开采中加以解决。
3、水土流失严重。开采时,周围的植物会被清除,导致水土流失,地表或部分地表缺乏生态性能,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荒漠化。
4、严重的大气污染。开采结束后的采石场,随处可见废石堆、粉岩粉、小碎石,经风吹浮在空中,随风飘荡,弥漫在空中,其危害严重。
5、占用大量土地。大量的固体废物被随意丢弃,然后堆积成废矿渣堆,从而占用大量土地。
6、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采矿后将排放大量的污水、废水,经雨水淋漓溶解成矿物污水,以及其他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直接或间接排放后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周围农田和土地,进而进一步污染农作物,恶化生态系统。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
采矿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地质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治理和恢复露天矿山地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矿区生活质量。采矿中产生的石、土和灰分随机堆积,可能导致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采空区地面塌陷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有效治理矿区环境,才能有效治理矿区地质灾害,使自然环境恢复生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2、增加耕地,改善土地利用率。矿区土地复垦是恢复矿山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矿山开采后采坑面积大,可对覆土回填。耕地的增加可为一些当地农民开辟新的生产和生活门路,减轻企业和农民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团结。
3、预防地质灾害。矿山开采中,山体受到破坏,导致边坡失稳,容易造成自然灾害。因此,可建造护坡和挡土墙,有效防止山体崩塌及滑坡的发生。
4、绿化环境,恢复植被。由于采矿对植被的破坏,松散的废石、废渣等物质容易促进矿区水土流失,甚至形成地质灾害。矿区植被恢复可显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减少矿区污水对周边水系的污染,可逐步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及地貌景观,从而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以人为本,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大量矿山地质灾害与人们的生存行为密切相关,所以加强矿山领导、居民和职工的防灾思想是保障矿山职工生命安全的关键。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矿山环境治理的关键是确保矿区不受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从而真正真到防灾目的。
2、运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现场调查矿区地质情况,制定可行的治理方案。调查不同类型的当地地质问题,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制定的方案进行科学规划,并结合自身的资金储备和实际问题的严重性,设计出更为详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3、工程和生物措施的结合。矿山环境治理的基本途径是将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投资和效果。工程措施的治理方法是在科学配置的基础上,能快速解决地质问题,收到良好的反馈效果,但缺点是整个治理过程需花费大量资金。相比之下,生物修复无需太多资金,但要想取得显著效果所需时间更长。
四、露天采矿对环境治理的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露天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必须从源头上加以控制,这是取得效果的最佳途径。例如,在采矿时,使用科学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矿作业完成后,工作还未结束,要及时治理及恢复破坏的环境,尽可能恢复到之前面貌,采矿过程中将出现一系列问题,相关领导应结合工作经验,制定制度,明确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规定,从而将问题和责任具体化。另外,还应发挥法律职能,明确有关法律规定,并利用法律手段迫使企业对环境负责。在此基础上,相关管理人员应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制定环保标准,要求企业按相关规定操作,有效避免在实际管理中无章可依、无法可依问题,环境恢复只有具有很高的标准,才能避免发生模糊处理。对矿山来说,具体情况将取决于地表土地利用及当地气候条件等,植被恢复所需的时间因降雨量而异。对干旱地区和降雨量充足的地区,在衡量植被恢复时不能一概而论。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可完成上述标准,企业在开采前,需对矿山资源制定开采方案,同时制定后期恢复方案,审计人员要严格审计,对不合理、不到位现象,不能予以通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当地自然环境。
2、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探索新的采矿技术和方法,改革原有技术手段,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手段的创新,采用科技创新支持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保护水平。在研究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方案的基础上,必须整合先进的科技方法,并进行创新。政府应积极引导矿产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的技术人员,研究新的采矿技术及手段,不断取得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将其应用于矿产开采中。
3、制定监督政策,加大监督力度。环境治理与后期保护对露天矿的治理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加大监督力度,制定监督政策,各部门相互监督,最大限度地进行监管,对违反政策的行为,需按不同政策处罚。在监督过程中,应注意矿山地质、气象因素的变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改变矿区周边环境,加大治理防护力度,做好护栏、拦网等措施。保护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工程顺利完工。
4、植被恢复。矿山开采完成后,可将矿渣等在适当位置进行挖坑填埋,或运至指定地点,企业将有其他用途,不能随意堆放。开采后恢复附近植被,种植原有植被,严格管理,确保植被快速生长。通过这些措施,可预防地质灾害。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过程中,可设置防护杆和挡土墙等,防止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治理,确保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魏金花.浅谈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J].世界有色金属,2018(05).
[2]杨兴.浅谈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J].地质勘查,2018(22).
[3]于家泉.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J].科技向导,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