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辰
山东省烟台地质工程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不但需要稳定可靠的承载整栋建筑的荷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在地震等自然因素影响下保障建筑功能的正常使用。所以,提高建筑工程地基质量,推进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进步非常必要。本文就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施工特点,研究不良地基处理基础,提出地基基础施工要点的管理策略,促进建筑工程发展进步。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地基工程施工期间,要确保地基具有良好的抗变形和较强的稳定性,避免后续施工期间发生倾斜等事故。地基基础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的一项隐蔽工程,特别是在泥石流、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1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1多样性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土壤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个地区的抗震等级存在差异,地基基础工程具有多样性。地质勘探机构应在房屋建筑工程规划期间,对施工现场地质环境进行勘察,施工现场土质进行分析。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勘探机构的勘探报告,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所在地理位置确定抗震等级。
1.2隐蔽性
现代城市建筑工程给地基基础施工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由于其承载量呈几何式上涨,使得地基基础的施工深度不断加深,地基基础施工多在较深的地下环境进行,这种自然条件使得地基的地下勘测以及数据测量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地基基础施工工序的衔接环节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整个施工工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特征。
1.3危险性
地基工程处于地下,由于水害因素或支护工程不到位,很容易引起坍塌等事故,这也是近几年地基工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2现代房屋建筑不良地基基础施工处理技术
2.1注浆加固
对于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基础施工,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地基承载能力,保障上部建筑的建设与使用。注浆加固法是地基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改良地基的施工技术。这种方法通过利用导管向地基基础中注入一定配合比的浆液,在浆液固化之后提高地基性能。在注浆加固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关键内容。其一是注浆孔的布置,其二是注浆浆液的配合比。注浆孔分布与地基改良效果密切相关,需要通过计算获取。浆液配合比决定了浆液固化后地基的承载能力,需要严格控制。
2.2强夯法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应用强夯法,施工人员要先进行预防处理,采用推土机对平整地基进行预压处理,然后结合试验结果以及地基施工中采用的材料定位施工中的夯点,并完成相应的测量。若地基含水量大,要利用砂石填充地基,施工期间要利用砂石或坡粗砂对地基垫层,通过这一处理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能够提高地基在应用期间的稳定性,降低各种陷落等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采用强夯法对孔隙水进行科学处理,提升地基在应用期间的整体承载力。
2.3排水固结法
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土层中的水排出,使原来松软的土层固结的方法为排水固结法。采用打入袋装沙井或者插入塑料排水板使地基土中的水排到地基土的上层,再通过真空预压技术抽出地基土上层汇集的水流,地基土的因为缝隙中没有了水而快速固结,压实,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而且地基沉降量也满足要求。此方法方便简单,就地取材,适用性广。适用于饱和黏性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处理。
2.4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各种房屋建筑工程中,并且不受施工现场土质量影响,从根源对地基基础进行处理。换填垫层法施工原理是将不能满足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土壤进行挖出,并将其他强度达到要求的砂石、骨料等填充到地基基础中,并进行压实处理,大幅度提升地基基础承载能力。但由于换填垫层处理法工程造价比较高,近年来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运用比较少。在进行换填垫层处理时,应先对换填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在对地基基础进行换填垫层处理时,技术人员应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换填层承载能力的因素,并与设计单位沟通进行一定的处理,确保地基基础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
3.1具备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工序非常多,施工过程应当对各个工序都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项目内部还应设立奖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变管理人员的不良工作作风,形成内部竞争,让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管理效率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
3.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方法
(1)地基施工团队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操作,并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线,进而确定桩位。(2)挖设首节桩孔土方,并进行立模处理,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对护壁进行复核标高后,在地基施工现场依照图纸安装照明设施以及垂直运输架。(3)进行桩身挖孔,对桩孔的垂直度进行检验复核并全面清理,再进行第二节的开挖及支模,并对孔壁工序进行浇筑。(4)深入检验桩孔的直径、深度以及持力层,并清理孔底存在的积水,清理完毕之后吊放钢筋笼,做好桩体混凝土的灌注。地基基础技术施工注意事项:首先,在进行孔桩开挖前要对施工现场土质环境进行勘测,并对桩位布置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孔桩体之间的距离,以降低各个成孔之间的影响;其次,在多孔施工过程中,桩体的间距要控制在5m以下,避免塌孔现象的发生;最后,要选取针对性的挖孔及支护措施,为钢筋混凝土制作支护壁,避免空洞滑落或者坍塌的问题出现。
3.3对施工原材料进行控制
如在对地基基础承载能力进行改善时,涉及砂石、骨料等材料进场,技术人员应对其贮存条件进行严格把控,严格监控骨料含水量,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如建筑地基改善过程中需要用到混凝土材料时,如混凝土进行现场搅拌时,施工单位应配备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搅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混凝土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一致。如购入成品混凝土,应对商混站资质进行审核,并要求商混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开盘记录等质量证明文件,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安全。同时对进场所有材料应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实验室进行检测,拿到材料复试报告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能够为大规模房屋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同时还能够改善不良地质条件,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开展。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流程顺序,做好地基施工每个环节的重点内容管控。对于不良地质环境,需要通过勘察检测,掌握地质特点,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改善地基条件,确保房屋建筑能够正常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良,能够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效率,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郑圳强.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福建建材,2017,0(11):60-61.
[2]凌建华.对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16):152-153.
[3]刘锐锋.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J].居业,2018(03):80-81.
[4]张亮,杨灵峰.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9):16-17.
[5]朱恺,杨召波.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的应用[J].砖瓦,2020(0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