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第三小学,广西河池547200
摘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属于重点学习内容,但同样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风格的不同,学生在理解含义和情感中存在较多困难,很多时候,学生仅仅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尽管能够将诗词脱口而出,却并没有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教语文古诗词时,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情景,充分展现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探索欲望,并相应借助生动的情景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去领略诗词背后的意蕴。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学生
情景创设在现代小学教学中是广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形象化和生动性特征,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且能够更好地建构个性化教学环境,提高师生交互效果。就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来说,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展现诗词中的描绘的画面和意境,使学生的体会与理解更加深刻,以此来提升学习的效果。所以,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情景创设的优势,结合学生需求、诗词特征以及信息教学工具等要点,创设更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诗词教学氛围。
一、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一开始的投入状态直接关系到诗词意境的体会与后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导入情景的创设,运用生动的画面、精彩的导语对古诗词进行描绘,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状态快速凝聚,积极探究古诗词的内容[1]。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分析,挖掘出关键要素,并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导语;其次,组织有感情的朗读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自主体会调动情绪,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效揣摩诗词整体的意境,为接下来深入探究诗词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在导入情景的建构中,可以融入恰当的问题,使学生建立思考的方向[2]。
例如在学习《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古乐,运用优美的音乐情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结合古诗的内容,教师相应创设导语情景: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也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多明桥之首,那么这首诗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浓厚兴趣下去了解《枫桥夜泊》这首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朗读情景,让学生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和意境,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为更进一步地分析诗歌,领会诗歌内涵奠定基础。
二、建构动态视觉情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古诗词具有丰富的韵味,无论是意境,还是思想情感,都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文学修养与品性塑造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小学生尚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知识经验薄弱,要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意蕴,则要求在课堂中建构直观且形象化的情景,将文字与画面结合,展现诗句中语言描写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全面、细致地感受,体会诗词中的浓厚情感。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动画、音乐、图片、视频等元素来创设动态视觉情景,对古诗词的教学过程进行渲染,给予学生观察、体会的空间,将其带入诗词中的情景,去细心体会诗词背后的内涵与感情,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3]。另外,以诗配画的情景来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用心品味,鉴赏每一句诗词的意蕴,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进行描述,运用文字和绘画的方式再现出来,更好地发展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时,为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借助动画视频来为学生展现诗词中的意境,并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进行想象,体味古代田园生活所带来的情趣,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诗人之所以热爱田园生活的缘由。最后,借助动态情景以及诗词句子的理解,引出“简单说说诗歌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回忆、整合思路和印象,包括梅子黄、麦花白、杏子肥等,边想边画,最终诗词中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景色会展现在学生笔下,使其对诗词意境形成整体的把握,激发自己热爱田园景色的情感,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
三、运用资料拓展情景,发展学生的认知力
学习语文古诗词并不仅仅是对某一诗词的单一理解,它背后隐藏着诗人的价值理念、人生理想,更牵涉了古代的风俗习惯、人文环境、语言习惯等要素,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以更广阔的思维视角去领会诗词,感受诗词中的历史性、人文性等特质。那么在教学中需要挖掘丰富的素材和资料拓展诗词情景,比如诗人的生平、诗词描述的时代背景等,让学生在阅读丰富资料中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诗词内容,丰富自身的语文认知,提高文化修养[4]。
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词为例,要让学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句更为敏感,体会诗词中的精神境界,则需要创设资料拓展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南宋时期,中原地区被金兵占领,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此时陆游被罢斥归故乡 ,望着大好河山,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 ,在诗词解析时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遗民”“胡尘”等词的含义 ,与诗人产生共鸣 ,体会诗人盼望宋朝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的爱国理想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结语
学语文古诗词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意在活跃课堂气氛,深入展现古诗词的魅力和背后的意境,使学生从情感、知识、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去体会诗词,领略语言的丰富和情感的深远。那么这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诗词风格精心设计导入情景, 初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探究兴趣。同时,借助资料拓展情景和动态视觉情景的诱导,使学生深入诗词,体会背后的情感、意境,丰富自己的语文视野,学习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韦敏.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9-61.
[2]赵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1):158+160.
[3]李娜.融合古诗情境 培养文学素养——谈情境教学观指导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5):213-214.
[4]冯姣姣,马月,杨方琦.基于Flash动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创设教学优势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5):367-36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