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黄月娥
[导读] 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黄月娥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东鹅小学,广西贺州542811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创设情境教学法是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采取创设情境教学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语文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信息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时代,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师应结合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特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文教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采取创设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立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含义和意义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指利用创设的具体情境,简化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动形象的情境,冲击学生的视觉等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认知发展[1]。创设的情境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实质上是一种师生的有效互动的教学途径,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对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现阶段有效的创新型方法,在课堂中发挥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体化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在自主探究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启蒙期,情境教学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利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常见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的理解课堂内容。对于课堂中的重难点,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情境中的问题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采用情境导入教学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课堂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设计小学语文导学案时,教师应以创设情境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爱好,为新授课奠定良好的基础[2]。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枯燥课文无法长时间的投入专注力,教师在新授课开始前,科学的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化的展示语文课文,以冲击学生的视觉等各种感官,从而深入探究语文学科的奥秘。

创设情境的导入法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深入教材内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在开展“蝙蝠和雷达”时,教师若仅仅向学生展示蝙蝠和雷达的理论关系,学生被动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还消耗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平台,在网络资源中寻找有关蝙蝠和雷达的动画、图片,向学生创设蝙蝠对超声波的感应等情境,并设置3-5分钟的有关雷达探测的微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创设仿生学的图文资料等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深入了解蝙蝠的生理特征与雷达的科技之间的关系,将语文课堂的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并组织学生尝试使用仿生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教师应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的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专注力,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二)运用绘画情境法,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绘画。图画情境法,是指学生依据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在现有的绘画基础上,描画出文章中的人物特点和创景,以描述出学生对语文课文的个性化理解。绘画情境法能够将课文内容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课文中的内容。在绘画情境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深化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形象的理解,以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绘画情境法将课文中的字句以“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融入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发展,使得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情境相交融[3]。
  例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这节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绘画出相关的恐龙图画,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恐龙吗?你们最喜欢的恐龙是什么类型的恐龙呢?学生在纸上画出各式各样的恐龙,有雷龙、剑龙、三角龙等。教师再次向学生提问:你们认识会飞的恐龙吗?要求学生为恐龙上加上翅膀,并画出云彩和蓝天,从而构建出完整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利用提问法,引导学生绘画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以学生自主绘画的方式,探究恐龙的演化过程,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绘画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要科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应将语文知识融入情境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薛佳.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新智慧, 2019, 000(009):64.
        [2]兰清珠.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4):117.
        [3]胡春丽.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作文:教研, 2020, 000(005):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