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恒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663400
摘要: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就很适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可以从兴趣驱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还要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内容的教材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教师应该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初中的语文教师必须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提升,然后才能够不断地挖掘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在五千多年以来,诞生了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阶段,应该开展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并不断的审视自身提高认知,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对于自身品质的修养,对于为人处世道理的讲解,还有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一、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就算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依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绝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艺术瑰宝,是我们国家文化自信的来源。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在整体的知识素养的形成,都是极为重要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以后三观的建立,而且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国主义内容的阐述[1]。
因此,要想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首先,将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中,成为高品质、高素质、高能力的自己,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成为一个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其次,初中时期不断地学习这些传统的文化,也是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更加健康地成长;最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经过几千年传承发扬而来的,培养学生学习我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会使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得更全面的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兴趣驱动学习传统文化,促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
要想更好的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传统文化来说,初中的语文教师怎样提升学生的人兴趣,就变得很重要了,语文课堂本就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通过具体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产生的,好的教育本就不是单一的“授予”,“引导”使得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将初中语文课堂的主人归还给学生,要明确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稍加引导,让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时候,自发的对课本中和课外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教师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感,只有让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中涉及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要积极地做拓展引申,可以更多地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这样的爱国主义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
例如:学校设立的读书角,就非常适合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渗透,鼓励学生在课外之余,收集一些课外的传统诗句、传统文章和传统书画作品等,朗读背诵,鉴赏交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练习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认识并且喜爱传统文化,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一些《红岩》、《青春之歌》等这样的爱国主义的书籍。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爱国主义内容
对于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爱国主义内容,学习的内容本就是应该运用与现实的生活中,但是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机械的对诗、词、文章进行简单的了解和学习,然后就是机械记忆和背诵,这样就会变成,学习只是为了与应付中考,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真谛,让学生觉得初中语文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语文书本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还要对教材中内涵的爱国主义内容进行深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文章中作者诗人表达的爱国主义内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挖掘作者表达的爱国主义内涵,这样就不是简单的机械式的记忆了,而是有意义记忆,培养和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
例如:语文中学部编九年级上册余光中《乡愁》的学习中,作者通过几句诗句的表达,就是在表达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教师要中在教学中重点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学会感知,这就是深入挖掘教材内爱国主义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师应该提升传统文化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时期教师绝对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或者必须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提升,自身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初中语文教师首先一定要注重伦理教学,先要掌握教材,清楚教学的目的,而且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的,初中的语文教师首先就是要把握教材的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才能更有力地去传播,其次,再通过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对学生喜爱这些文化,有一定的指引作用的,可以鼓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由此,学生对传统文化爱自发的去了解,而不是被迫的,更好地实现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对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有深刻且清晰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我们体现民族性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通过对这些文化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未来更好的建设我国美丽的国家。
参考文献:
[1]杨小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9):P.1-1.
[2]林敏. 浅析如何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J]. 参花:下, 2020(3):94-94.
[3]王苏婉.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 智库时代, 2020(1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