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黄秀远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
        黄秀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螺石小学,广西贺州  542800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学习当中。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点也不例外。在新时期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革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融入语文课堂,进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积极性
        
        新课标确切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通常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得课堂氛围过于沉闷、乏味,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显然,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违背的。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就必须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在发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增强其综合素质,为其全方位发展提供前提支撑。那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呢?具体如下。
一、巧设课堂导入,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犹如音乐剧序幕,只有揭开了序幕,音乐剧才能够正式进行。它是新课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导入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将要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全身心投入后续学习之中,为高效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对此,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导入语,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1]。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巧设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想必同学们都获得过他人的认可或批评,是认可多一些还是批评多一些呢?哪位同学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该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学生而言是不陌生的,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就此展开表述。当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予以指导:“是的!当你某件事情做得出色,就可以得到认可,反之,则会得到批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儿时写了一首诗,但是却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顺势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明确的是,这样的导入语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促使学生萌发富含兴趣和热情的情绪,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自觉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进而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长时间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

在此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对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趣味的学习环境[2]。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时刻保持高昂的状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有增无减。此外,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注重情境的有效性,确保情境能够启发学生,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如此一来,则能够在达成学习兴趣培养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舞台交给学生,邀请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小苗”与“大树”,就文中的对话展开互动,以此为学生创设文本对话情境。可以发现的是,对于这类活动,学生表现得十分兴奋,表演的学生十分投入,倾听的学生也十分专注。当上述环节结束后,教师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同学们,文中的‘小苗’和‘大树’分别是谁?在对话中,他们提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阅读。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积极地带着疑问参与文本阅读,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前提下,切实体会语文学习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三、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具体来说,它集文字、图像以及音频为一体,可以将事物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呈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对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调整、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空间,为其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前提支撑。例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的时候,考虑到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未曾真正领略过草原的风采,如若教师仅凭口头讲述,那么学生是很难吸收和消化的。基于此,教师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呈现一些内蒙古草原相关的图片、视频,并且配上相应的文字。接着,让学生闭上双眼,展开大胆的联想,想象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风俗习惯。在此情形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体验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更加高涨。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在脑海中出现与文本相关的场景,进而更好地感知文本的主题和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在提高自身学习实效的基础上,达成学习兴趣的培养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践行新课标的有力举措,更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迫切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找出语文课堂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契合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语文学习、探究,从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娟. 能动学习: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J]. 课外语文, 2019, 000(004):94-95.
[2]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5):163-163.
[3]卢安荣. 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 人文之友, 2019, 015(015):277-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