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陆屋第二中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传统文化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多样,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简要阐述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育的作用,探究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而语文本身具有综合性特点,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与传统文化紧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格。
一、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育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下,学校教育承担了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责任,而语文教育本身具有加强的文化性,是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1]。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强化德育教育,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对传统美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教材的使用方式更加丰富全面,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要求教师自身要加强文化知识积累,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化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以教材为突破口,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李清照的《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这首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从宋词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具有柔婉的美感,以描写儿女风情为主,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词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加深学生的感受,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在诵读中渗透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文化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让学生通过长期的努力学习知识,积累文化,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2]。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语文重在积累,只有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才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为此,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诵读中,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传统文化的学习乐趣。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古诗词,而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古诗词的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感受其中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例如,在《春望》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杜甫,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用多媒体呈现这首诗的内容,并播放朗读录音,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倾听朗读录音,并大声诵读,感受诗中的情感,体会这首诗蕴含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诗中浓烈的爱国情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诵读比赛,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多样化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古诗词,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文化实践,让传统文化走出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实践教学中,加强文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例如,例如,在《论语十二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百家讲坛》等视频内容,让学生走进经典,感受传统文化。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传承经典的活动,如诗词大赛等文化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来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诗经、论语、古诗等经典著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特点举办文化活动,让学生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工具查找当地的著名的文化景点或有名的历史人物,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四)读写结合,加强学生文化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读写结合中渗透传统文化,从多角度深入探究传统文化。而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载体,教师可以从传统节日出发,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传统节日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再在小组中讨论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再进行小练笔,让学生展开写作,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内容,并说一说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从中秋节团圆和诗人独自在寺庙中夜游的角度着手,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诵读中渗透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加强文化实践,让传统文化走出课堂;读写结合,加强学生文化素养。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姜树玲.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路径探讨[J]. 读写算, 2020(21):23.
[2]李志勇.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J]. 科学咨询, 2019, 000(02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