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星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青板乡海南小学,江西省上饶市334000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中之重。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写的前提是拥有认知经验以及知识积累,而读的基础是对于汉字能够熟记,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促进了小学生对于语文的读写能力的提高;阅读还可以了解很多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学习语文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本文提出几点在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希望能为语文教育有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语文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其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后能够抓住其核心内容,理解其内涵。教师能做的就是在课程计划的安排上。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只有养成了习惯,刻进他们的骨子里,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安排中,才能使得阅读更加的高效。
一、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提高写作能力,提升文采
如果想要学生出口成章就必须要有足够知识涵养和素材的积累,而小学生的阅读就是积累素材的一个过程。小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会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得他们的感情变得细腻且丰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充实他们的日常生活,丰富的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视野[1],大量的阅读材料能够学到除了课本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促进道德品质和精神品格的培养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材料中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人、事、物的分辨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静下心来才能够走进知识的世界,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有不同的精神品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就算是反面角色,也会有值得让人学习的精神品质,学生看的读物越多,就可以增加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阅读从各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三)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有精读与泛读之分,精度是指将文章中的每个字都要认真的看,而泛读只是将文章大致的内容浏览一遍,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即可。而小学生由于只是储备量是不够的,因此,他们还不具备泛读的能力。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他们的是精读习惯,引导他们不要放过文章中的细节。长期囫囵吞枣地看文章就会使得他们有一个坏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而促进学生地阅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为他们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的趣味性远远不及课外的相关读物,难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使得阅读能力的提升达不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只有迎合小学生的兴趣,为他们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材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等现在科技发展的产物,查找一些有趣且有用的素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小学生受欢迎的读物素材,请学生在课后阅读,提升他们对于阅读的积极性,达到阅读能力提升的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通话故事书引导学生阅读,首先童话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是一种幻想的故事作品,通过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对角色进行描述,故事情节也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通话故事还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可以从其中学到一些良好的品质。还可以选取一些军事或者科技发展的一些书籍,一方面小学生对于军人有着绝对的敬仰并且对于军事武器比较有兴趣,科技发展也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于此类书籍的阅读,使得学生对国家的进步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达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阅读的高效性发展
阅读方法也是语文阅读重要的方法之一,养成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有助于他们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的真正目的是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表达的内涵,在不懂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其他资料来帮助消化理解。预防阅读的时候走神,学生可以通过朗诵的方式进行阅读,都说读书千遍其意自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含义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此提高阅读的高效性。
例如,小学四年级学生在阅读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荷花》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采取朗读的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老先生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含义,培养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能力。学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自己的阅读方法,为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阅读,丰富他们的只是储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发展,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2]。教师对于学生做出的任何形式阅读反馈,也应该做出及时的评价。使得学生再阅读中有成就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鼓励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自主概括文章大意,通过课堂分享的方式,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概括能力的发展。通过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文章,通过循环往复的记忆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内容。概括文章可以促进学生大脑发展,课堂分享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在读完《伊索寓言》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里面有哪些故事片段,帮助学生梳理回忆,学生回忆过后教师再问那个故事的大概情节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所带来的哲理性,鼓励学生起来概括故事并分享读后感,这样一步步引导,使得学生养成回顾以及概括的习惯,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着重培养与阅读相关的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并不是浪费时间的,反而大大促进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本知识,为学生寻找一些阅读素材,帮助学生阅读理解,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素材能够学以致用。阅读对于学生精神品质方面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梅英.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J]. 散文百家(下), 2019(12).
[2]李燕.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 知识窗(教师版),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