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石悦
[导读] 对于残疾学生而言,生命教育有着特殊的,
        石悦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特殊教育学校,福建省三明市 365000
        摘要:对于残疾学生而言,生命教育有着特殊的,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平台的重要作用,积极渗透生命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措施,相关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生命教育;渗透措施

前言
        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陷不同,以及受差异化家庭环境的影响,残疾学生在个性上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学生的残疾,家长会因为心里觉得亏欠而溺爱他们,还有的家长把他们看作是累赘,这导致残疾学生缺乏必要的关怀。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导致对学生生命的认识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学习和发展。
1.尊重学生个体,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
        首先,语文教师要从细节之处重点关爱每一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课堂情感的重要基础,残疾学生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很容易形成自卑、胆小、不愿意说话的性格,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要经常走下讲台,俯身或者蹲下身与学生交流,亲切的赞赏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在课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讲卫生》这一课时,一位学生将笔帽含在嘴里。当教师发现后,教师要微笑走上前,摸一摸该名学生的头并告诉他:“如果不小心将笔帽吞到肚子里是很危险的”,随后鼓励学生将笔帽放到笔袋里。通过这个小小的细节,学生将会深刻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不仅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且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的活跃性,让学生认识到要爱惜自己。
        其次,准确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和赞扬学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尊重生命就是爱惜生命,而要想爱惜生活必须赏识生命。要想更好的开展生命教育,必须毫不吝啬的表扬和赞赏学生。实践证明,表扬和赞赏具有十分强大的魅力,它可以为学生带来快乐,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动力。作为特殊学生的语文教师,要全面的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掌握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使用不同的生命教育方法,使用爱心去感染和鼓励他们。
        比如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它的智力水平较低,性格内向,但是十分喜欢绘画。由于他经常在语文课上画画,因此教师批评了他,但是所获得的结果是不理想的[2]。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该名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为班级其他同学展示该名同学优秀的绘画作品,并给予充分的鼓励。

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慢慢的缩小,随后老师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希望他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利用课余时间画画。从那以后,该名学生在课堂上几乎不会画画了,而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且掌握了大量的语文知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赏识教育的作用,以及其对生命教育的促进作用。
        最后,要正视障碍,密切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与正常学生相比,残疾学生的生命个体差异性更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禁止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正视学生心理、生理中存在的各种障碍,让学生充分尊重生活中的差异,并积极欣赏学生生命的独特性。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不要在教学中放弃或者轻易否定孩子[3]。为了实现不同学生得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差异性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要时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给予学生差异性足够的尊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从而充分展现课堂的生命力。
2.合理应用文本资源开展生命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闪耀着生命光泽的内容,他们可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促进生命教育和人性教育的顺利开展[4]。比如《春晓》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美妙。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出发点,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强化生命教育。
3.尊重学生生活,积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为了提升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性,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语文知识与人的生命、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5]。建立生命化的语文课堂,将学生实际生活与课堂有效结合,从而增强语教学的生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场景,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亲自体验的事实。
        比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鼓励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扮演教师的角色,我班级其他同学讲述相关的语文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对《我的老师》这一课时有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而且会体会的教师的不易。该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认识到了知识其就在生活中。这样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者,同时也会以一个完整生命体的身份去体验和创造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结语:综上所述,残疾学生受到身体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学习知识的难度较大,无法构建科学的生命观念。为此,特殊教育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范碧清. 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06):46-48.
[2]李亚杰. 如何在残疾儿童的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7):89-90.
[3]李晓惠. 高职语文教学中对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54.
[4]王进芳.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两只鸟蛋》的教学为例[J]. 现代特殊教育, 2019,(07):99-100.
[5]唐晓书.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特殊孩子渗透生命教育[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 2020: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