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莫妹丽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积累

        莫妹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永和小学,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积累,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学生个性养成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方面。农村教育由于其条件有限,自然在很多方面无法与城市教育相媲美。提升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教师充分依托农村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来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结合农村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将从农村的教学出发,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农村教育的提质提效建言献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在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但与城市地区的教育相比,仍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农村地区,由于硬件条件相对薄弱,农村教育水平在技术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阻碍。首先就表现在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欠缺,只有极少数的课堂能够配备,还没有做到普及。其次则体现在软实力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较于城市地区都存在一定差距,应该人才流失相对严重,人才引进成效不大,很多优秀人次毕业便选择留在了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确实重要的管理人才和教育人才。因此,提高农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写作水平都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教学的成效高低与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着深厚的联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若想提升成效首先应该注重的便是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1]。充分熟悉和钻研教材,丰富自身阅读量,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语文知识积累和储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了解班上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知识吸收和理解程度,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在充分掌握和分析班级学生学情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教师应该注重以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以及个性兴趣的方式作为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堂之余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进行阅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同学之间传帮带的积极成效,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同学一起学习,以身作则,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自身行动带动学生的实际学习,以自己的人格带动和熏陶学生培养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充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更新陈旧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进入语文阅读板块的学习。

传统的农村教学模式单一固化成分更为严重,教师往往只是站上讲台,一味的向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灌输,甚至依照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真正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课堂往往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小学阅读课文的选择普遍倾向于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存着着历史长河中的珍贵事件和真挚情感。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源于经典作品中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时代的记忆和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与对生活的体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学生正处在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处在思想和品德形成的基础阶段,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阅读的教学促使学生的思想和品德走向更积极健康的方向。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课堂枯燥的问题,教师在开启阅读教学的教学活动时采用与课文内容相关或者背景故事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将学生吸引进文章中,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氛围中接受阅读课文的感染和熏陶。例如,在《野生的艾尔莎》这篇名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文章中的女孩与狮子的故事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引导学生走进文章,去感受和体验女孩于狮子的故事。巧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将学生带进文章,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想象空间。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农村教育由于其软硬件设施在很大程度上读相较于城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课堂因技术有限,很难拥有城市教育中依托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氛围。但这不代表农村阅读教学就不能依靠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提高教学质量。农村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其有最为广阔的天地,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教学空间。语文阅读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将文章内容和生活化的场景紧密联系,打通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育人合力,开启联动教学模式,提升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天然的油菜花田、稻田、宽阔的草原,乡间的林荫小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田园小说、散文等阅读课文内容想通的现实场景,还给学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教师除了可以将阅读教学的场景搬到户外,搬到田里,搬到山沟深处,还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一切,将其诉诸笔端,形成优美的文字,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农村不仅可以孕育农学人才,还是诗人、文人、艺术家充分发挥才华的广阔天地,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引导和教育。由此可见,农村教育仍然可以依托自身资源进行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水平虽然和城市教育水平存在着经济、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差距,但显然是具备自身优势和特点的。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充分提高农村语文阅读的教学水平首先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定时阅读的优良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此外,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依托农村的丰富教学资源,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志强. 以知促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途径[J]. 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 2019,372-3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