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其漫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中学,广西贺州542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入改革。在初中教学当中要求老师不仅仅是会传授课本知识,更需要将创新思维注入到课堂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和写作当中拓展思维,并促进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思维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思维的拓展可以从语文课堂当中体现出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提升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维度,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的教学课堂大都是以课本教材为主,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属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导致思维没有创造性[1]。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备课时选择有深度的阅读让学生的思维运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分析,充分发挥思维的想象力,使课堂富有多样性。
(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还属于青春期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比较片面。作为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引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和课本内容融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生沟通
很多学生对于老师不满意或者不喜欢,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以致于学生成绩下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给学生灌输创新思维,告诉学生师生之间是互相平等互相帮助的,比如在学习某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轮流接读课本,然后在让学生自己表达对这篇文章的观点,老师针对学生的观点在依次做出解答,使课堂具有开放性。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个人特点,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2]。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建立创新的语文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好坏。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善于独立探索和分析,是自主性行为的表现。而产生的被动性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需要老师督促才能进行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时,老师应建立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起来。
1.教学情景
语文的课本都是文字性知识,学生学习语文课本的方式也都是通过读和背,这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趣味,容易对课本产生抵触心理。作为老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让教学变得有意义和价值。但学生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老师改变教学方式,通过课本的主题设立不同情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课本当中,理解文章的故事脉络[3]。并且可以设计一种情景,让学生作为主体,交代文章背景之后让学生自主发挥,在创新的教学情景当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但很多教师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是一昧的按照教材完成教学任务,过分追求形式化,这种教学的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教师在教学时,应针对课本的内容提出相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一起参与互动,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要点。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在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成绩。
(二)采用创新的小组合作方式
在教学课堂当中,最常见的互动形式就是组成一个课堂小组,互相提出问题和相互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凝聚的作用。在进行小组互动时,针对一个语文论点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发表意见,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思考问题带有很强的自主意识。通过收集小组成员的不同观点来体现每个人的个性化,再整合成为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还能促进创新思维的提升[4]。
(三)设立创新的语文评价体系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当中还是在小组讨论互动中,教师都应做出有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表现行为作出相应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充满热情,但评价不当也会让学生排斥学习。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心智不太成熟,在探索的过程当中缺乏实践性,因此,老师应做好指路人的角色,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思维里,以便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对于提出好想法的学生,老师要肯定他的观点并向学生分析这个观点好在哪里,带着问题去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思考能力有些欠缺的学生,老师应给予鼓励,引导他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不同方面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5]。
三、结束语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在这个过程当中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指引,老师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语文教学时,老师将创新思维注入在课本文章里,让学生在学习时发散思维,开拓思维能力,灵活性地运用在语文学习之中。课堂之外,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主动的探索新事物,分析新事物,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光善.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33-134.
[2]于连祝.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学,2020(16):30-31.
[3]祖玲玲.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9(12):242.
[4]王吉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47-48.
[5]魏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山海经,2019(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