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李土娇
[导读]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李土娇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凤翔镇林樟完小     广西贺州542609
        摘要: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能够使其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需正确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优势
        在语文学科的正式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直观情境,帮助学生准确且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诵读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渠道,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料,在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优化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及信息平台,其承载着非常多的资料和信息,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构建出一个信息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轻松且有趣的学习环境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将世界各国联系起来,教师可借助网络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与知识,并将这些内容利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最大程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二)共享各类学习资源
        在过去,教师在教学时都是紧紧围绕着教材内容。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时更新,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素质教育提出的诸多要求。此时,教师就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渠道,使学生能够利用更加新颖有趣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进度等,自由地选择各种学习资源,使其借助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
        学习语文知识不仅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讲解,还需教师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主动体验、观察和分析,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语文教师在正式教学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构建情境,理解文章
        小学语文教材中拥有非常多不同类型的文章,既有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也有寓言故事、科普论文等[1]。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未能积累充足的生活阅历。如果在学习和理解这些文本时,只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板书展示,那么将难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理解和认知。此时,教师就可在教学时加入信息技术,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增加教材内容的直观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未曾出过国,更未曾见过美丽的威尼斯。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学生难以调动自己的想象能力,将自己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上,也就难以“看到”作者看到的景色,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就可在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威尼斯的景色,也可播放威尼斯相关的纪录片,如《威尼斯简史》《BBC:威尼斯》等。通过观看威尼斯的视频、图片,学生能够看到美丽的威尼斯。之后,教师就可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与作者更快更好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真正体会和感知到威尼斯的魅力,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2构建情境,引领诵读
        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使其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细细品味文章的情感。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写作素材,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恰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把握作者情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秋晚的江上》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播放名家诵读的音频,并配上精美的动画、图片等,促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现代诗所描述的情境和意境中。之后,教师可播放伴奏,与学生一起模仿音频中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现代诗,逐渐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朗读中,细细品味和感知作者的情感、文本的内涵。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范围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不仅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还需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和文本,这样才能实现个人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新课程标准也对语文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阅读课外书籍,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2]。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国内外的美丽风景,还能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体验不同的冒险故事。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筛选阅读材料,为其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平台。
        第一,拓展课外阅读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一些与学生当前时代较为遥远的文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学生在理解此类文章时也将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教师可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网络上搜集合适的学习资料[3]。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就可鼓励学生搜集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
        第二,提供阅读平台。如今网络上存在非常多的阅读平台,教师可挑选几个优秀的阅读软件,鼓励学生每日完成规定时常的阅读,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语文教师必须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直观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搭建阅读平台,优化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其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毛园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 2019, 313(18):93-94.
        [2]王志芳.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000(009):P.98-98.
        [3]刘金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20,No.805(09):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