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娇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楮坪中心校 福建 宁德 35530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更高的挑战。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并且加以有效实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点也是不例外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努力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小学生而言,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学习与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推动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储备。在此情形下,教师就必须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实施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助力。那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呢?具体如下。
一、构建民主课堂,激发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步伐,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谈不上。对此,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革新教学理念,严格遵循“以学生为本”这一宗旨,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民主、宽松的语文课堂,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主动融入语文课堂,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做好铺垫[1]。例如:在教学“学和做(2)节约用水”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自主权归还给学生。具体来说,教师提前让学生从各种渠道(互联网、图书馆等)搜集相关资料、素材,并且进行记录、整理,为正式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互动。在如此民主、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愿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进行各项交流活动。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那么他们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对于相关问题的想法、见解也会更具创新意识。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我们身边存在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为了节约水资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在探讨措施时,有的学生提出了创新措施,如“在教室放一个水桶,同学们冲洗杯子的水可以倒进桶里,用桶里的水浇花、拖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即可,让学生大胆阐述个人的观点、想法,自主完成交流活动,而不是盲目的灌输。
这样的教学,不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体现吗?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创新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同理,一旦学生产生创新兴趣,那么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不必教师督促,就会主动地参与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优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活动当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情境创设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和主题,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对知识的探索、创新动力[2]。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理清事件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感知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与熏陶,教师选择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趣味的表演情境,重现故事情景。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自主设计场景、道具以及台词,当学生真正投入进来时,会充分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等展开创新设计,进而切实际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值得说明的是,除了表演情境的创设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改写、扩写文本内容,如此,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得以有效强化。
三、加强赏识教育,树立创新自信
小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年龄较小,渴望获得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认可和关注。对于他们来说,教师的激励犹如阳光,温暖着自己的心,为自己带来前进的力量。对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赏识教育,尽可能地鼓励、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指导、教育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创新自信,朝着创新的方向不断发展。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的学生说出了新奇的见解,尽管学生的说法可能有欠缺,但是教师不应当直接批评或者否定学生,而是要从创新视角出发,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再加以鼓励、指正,使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3]。又如:在作文教学中,有的学生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选择了感兴趣的表达手法,完成了文本写作。虽然尚有不足,但是可以发现学生态度十分端正,且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对此教师也是第一时间给予了肯定、认可。如此,学生则会保持高昂的情绪,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自信。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有力举措,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由之举,其重要性无需赘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具体来说,可以从构建民主课堂,激发创新意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创新兴趣;加强赏识教育,树立创新自信三个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让学生在收获丰富语文知识、技能的前提下,不断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未来学习和成长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朱琳.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000(004):50-51.
[2]洪玉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5):54-54.
[3]何雄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 学周刊, 2020, 000(001):P.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