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考语文复习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殷小伍
[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考语文复习中的作用和优点
        殷小伍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初级中学,云南省红河州6611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考语文复习中的作用和优点,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考语文复习的教学当中,从而有效提升中学生对复习的兴趣,并能通过思维导图将复习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善于制作和使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中考复习;应用方法
        
        思维导图就是把知识过程及其关系进行具体化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使用此种方法来学习时不光能快速梳理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同时也能把握与其相关的所有内容,运用此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活跃的思考能力,把思维导图融入到初中生的语文复习当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复习困难的情况,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得到快速提高。阅读和写作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占有很大比重,很多中学生因为缺乏理解文章主旨和大意的能力,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且隐含深意较多,且在写作方面缺乏逻辑框架等,对于这些的问题,如果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就可以让复习变得更为轻松,并且能辅助学生发现适应自己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复习方法,从而将学生的自身优点体现到最大[1]。
一、思维导图的优点
        在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由于其具有简单易懂的特质,可以达到文字与语言的快速传递。对于学生来说,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发散性逻辑,用更直观且具有联系性的方式来体现所学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一般由一个个具有逻辑的小单元构成,能帮助学生对相似信息进行分类,使用指定方向的多个箭头展开发散思维,在此过程中发现信息间存在的联系。在过去语文的教学里,许多信息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表达的,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切换当中的内容,有时也会特意运用修辞的方法。鉴于中学生的阅历尚且不足,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不够充分,思维导图这时就能体现其优越性,辅助教师把文章之中涵盖的信息一一展现给学生,主要包括语言的逻辑、修辞手段、图形等多种体现形式,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让学生清晰的理解文章想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中心思想。
(一)建立知识框架
        在中学这一阶段,由于他们以前学习的文章大多比较简短,用到的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逻辑和思维能力。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具有一定学习的水平,但在判断整体文章时,还主要以是较为定向的思维为主,在理解比较抽象的、逻辑比较复杂的文章时还是比较困难。对于这类文章,使用思维导图就显得很有必要,其效果非常显著。比如借助它可以使学生认清文章的人物关系和基本脉络,以便更好对文章进行理解和记忆,进而建立清晰的知识架构。
(二)抓住内容主干
        这种新的复习方法不光可以提升学生理解文章的水平,还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有助于更迅速地把握文章主旨大意,这也是在考试时节约时间、有效提高分数的好方法。

通常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主动对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
二、思维导图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如何应用
(一)引导学生自己绘制导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很多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且发散,假如文章内容复杂,很多学生这时就会比较抗拒,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中考复习阶段在开展语文的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而需要尽力让课堂变得简单而有趣,勾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欲望。所以思维导图的作用在这里得到凸显,它具有生动且形象的特点,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运用到学习当中来[2]。
        以复习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为例,它主要描述的是春天的美景。其中讲述了春天刚刚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假如只通过文字将文章对春天的形容表述出来,那么学生将会觉得不够生动形象,无法真切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也就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春天这个词语置于中心位置,进而向周围展开发散,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语句一一列出。比如教师可以列出如下词语供学生思考:一是小草,万物复苏,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为大地增添了绿色的生机;二是野花,五彩斑斓,像星星的眼睛眨啊眨;三是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混着泥土和各种花香;四是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为屋顶笼罩一层薄烟,天上的风筝和地上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感受到阅读文章的趣味性,整个学习过程会变得轻松愉快。逐渐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复习能力。
(二)理顺文章脉络
        在开展语文复习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在复习的过程之中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主动的学习,且及时加以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完善知识体系。在进行语文复习的过程中,首先涉及的内容包括写作的手法、背景和文学常识等,因此学生可以先根据这些来初步理解文章。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尝试制作思维导图,先找到最为核心最具概括性的内容,进而思考如何向外扩展,让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散。
(三)简化复习内容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细化的复习,还能够简化复习的内容。假如学生仅仅按部就班的通读文章,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例如,中心思想是如何与文章中具体内容相联系的。这时运用导图,学生就可以将文章中复杂的关系理清,进而更容易理解文章主旨大意,通过这样图文清晰的概括和展示,可以减轻复习难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完成学习目标。
结语:
        思维导图中综合运用到了文字、数字和图像等元素,把他运用到中考语文的复习当中,不仅能让学生在复习时接触到多种素材,还能促进学生同时运用左右脑来思考文章进而合理归纳文章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记忆知识点的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语文复习的能力提高到更新的水平上来。
参考文献:
[1] 任艳丽. 浅谈思维导图在中考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读写算,2020(08):96.
[2] 苑征. 思维导图在中考语文复习中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2020,22(07):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