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玉兰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八小学,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我国中小学,正大刀阔斧的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堂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阅读课堂的有效操作环节,以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操作环节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学科应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创新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驱力,探究阅读课堂的有效操作环节,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在小学阅读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有限,导致在语文阅读课堂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对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将阅读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紧密结合。小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生的兴趣,将阅读教学与游戏活动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目标[1]。例如,在阅读宋代词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时,学生无法充分把握理论内容,需要学生仔细认真的多读几遍,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应用竞赛游戏的方式,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在班级里开展“朗诵比赛”,在朗诵《但愿人长久》比赛时,为了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比赛,需要学生以顺畅、情感饱满和停顿恰当的方式进行朗诵。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崭露头角,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提升学生对这首词的熟练度和认知度,从而为顺利进行朗诵比赛奠定基础。通过将朗诵比赛与阅读古诗词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创设阅读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教师要积极创新阅读方式,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阅读情境创设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良好的阅读情境,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阅读任务和目标[2]。例如,在阅读《泉城》这篇文章时,学生仅仅通过文字对“泉城”美景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与情境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泉城美景的相关视频、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泉城的山、水、泉等各种景色,引导学生对泉城的美有深刻的认知。泉城美景的视频、图片为学生对《泉城》这篇文章的阅读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情境,既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减轻学生的阅读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本节课文的阅读。当然,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师紧密结合阅读内容,按照学生的阅读需求,积极创新情境创设方式,促进小学阅读课堂的开展效果。
三、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阅读预习
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单一的向学生传授本节阅读内容,使得学生在阅读课堂中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对此,在开展阅读课堂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上要阅读的课文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知,对课文中的生僻字、难理解的词语都基本上已经了解或者掌握。在阅读课堂上,学生以良好的预习活动为基础,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并且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探索和思考,从而提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3]。例如,在开展阅读《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阅读,尤其是对“老天鹅带头破冰及天鹅群热火朝天的破冰场面”进行认真的理解品读,对老人的话语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本片文章的大意有整体的理解和认知,对“天鹅”的精神形成了情感共鸣。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敬畏生命”、“爱鸟护鸟”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开展了良好的预习活动,简单的知识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思考,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敬畏生命”的内涵,还能让学生感悟到要“爱鸟护鸟”,爱护自然。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并能够高效的完成阅读学习目标。
四、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方式的影响,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凸显出来,学生在阅读中缺少思考、探究和创新的锻炼,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降低了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的效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积极应用科学、合理的阅读策略,将阅读课堂交到学生手中,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探究和锻炼的机会。例如,在阅读《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课堂上,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探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阅读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相互探讨、交流,针对“刘关张等人三次来到诸葛亮住处的不同处境、刘关张和诸葛亮的人物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独立思考,能够与小组内的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小组阅读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机会,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提升了小学阅读课堂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结语:
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阅读教学的反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星辰.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9, 000(001):25-25.
[2]陈兰.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09):1-1.
[3]祁竹青.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指导策略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3):P.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