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节日教育视角的幼儿园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邓芳
[导读] 由于3-6岁的儿童认知还不够成熟

        邓芳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实验幼儿园,福建省三明市354500
        【摘要】由于3-6岁的儿童认知还不够成熟,但这个时期的幼儿模仿以及学习能力极强,所以一个人的品德教育应该从幼儿园抓起。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传统文化是一个名族的根基之一,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之一,传统节日的价值就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来。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基于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园德育中的应用。
        【关键字】传统节日;幼儿教育;幼儿德育
        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实施的主要内容是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幼儿民族精神的培养;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时政特点,来加强幼儿园理想信念;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形成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优良品德的形成,并使幼儿形成较强的民族归属感,从而促进幼儿爱国情怀的培养,达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传统节日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在教育中应秉承正向教育的原则,将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分享给幼儿,使得幼儿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促教师进对幼儿德育质量的提升。
一、幼儿园德育教育现实境况
(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幼儿德育中,现在有大部分老师将幼儿德育通过书面知识,通过教师的口述将知识传递给幼儿,幼儿由于生理发展不成熟和认知经验薄弱的原因,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使得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表现出来。由于书面知识是具有客观性的,没有实际生活的联系,就会拉远幼儿教育的距离,使得幼儿对其不感兴趣,幼儿就无法对其重视起来,使得教师的德育效果微乎其微。教师在教授幼儿德育知识的时候,往往是一次教学活动传授一点,对于幼儿的德育无法呈现整体教学的形式,不利于幼儿的品德发展,使得传统节日的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二)浮表面,难深入
        现目前多数教师对于幼儿传统节日的教学都存在于脱离现实的教学方式,幼儿的认知经验主要来源于胜过,倘若脱离了生活,幼儿可能出现迷茫的情况,德育的质量就会降低。教师虽然一直强化幼儿的品德认知,告诉幼儿要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品德认知,虽然幼儿有时记住了这些话,甚至经常挂在嘴边,但是在实际行动上似乎并没有因此改变,就导致幼儿的德育水平无法真正从本质上得到提升。教师对于幼儿的德育工作无法真正融于生活,使得幼儿的德育水平发展受到阻碍。
(三)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节日教学的时候,为达到德育的目的,教师可能会采取奖励的方式,使得幼儿的认知里面形成我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为了奖励,教师只注重了教学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发展,使得幼儿不能自发的去实践这些行为,使得幼儿的思想行为规范的得不到改善,从而失去了德育的真正意义。
二、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德育中的实际运用
(一)节日主题环创,加深幼儿认知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在幼儿园传统节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环创的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通过浓厚节日色彩的环境创设,使幼儿感受节日所带来的氛围,丰富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幼儿德育培养的目的。

通过环境的积极影响,使得环境对于幼儿的德育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每个节日的特点,与幼儿共同布置节日主题环创,使得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息。
例如,教师在准备端午节的主题活动的时候就可以提前布置一些有关端午节特点的环境创设,如教师用卡通绘本的方式简述端午节的由来,使幼儿感受我国伟大爱国诗人的爱国情怀。幼儿一起剪贴等环创内容,使得幼在动手的工程中反复巩固幼儿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经验,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展示栏的幼儿展示的边框设置成粽子的形式;开展“赛龙舟”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赛龙舟是为了打捞爱国诗人屈原的遗体的历史由来;促进幼儿爱国精神的发展。
(二)融入一日生活,感受节日氛围
        在幼儿园的以日生活中是可以有很多教育德育契机的,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对于幼儿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德育发展[1]幼儿的任何教育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教育的融合,教师可以将幼儿的语言教育、行为动作等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得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生活化。使得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够感受节日带来的浓厚气氛,还可以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德育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准备端午节的主题活动的时候,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开展“我是小厨师”的粽子制作活动,教师准备好粽子的馅儿以及包粽子的工具,教授孩子正确的包粽子的多种方法,最后请幼儿自己制作粽子,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幼儿对于节日的认知;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讲述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帮助幼儿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节日主题教学,形成德育意识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学的时候,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教学活动,使得幼儿能够对传统节日更够有所了解。并致力于教师在节日中对幼儿通过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教学使幼儿形成德育意识中展现出来[2]。
        例如,教师在进行重阳节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除了设置重阳节的主题环创外,还对幼儿进行的节日认知的普及,重阳节除了有对远方亲人的含义,还传达出要尊老爱幼的民族文化精神,教师应引导幼儿对于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进行爱护,帮助他们做一些他们有趣发展特点所不能完成的一些事情,入园离园的时候对幼儿园里得老师和保安叔叔阿姨进行礼貌问候。养成幼儿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
(四)家园合作引导,巩固传统文化认知
        传统文化是被大家所熟知的节日,家长在日常与幼儿的相处中,为幼儿巩固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是幼儿德育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与家长的良好配合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可以很家长交流科学的教育方式,通过家长的配合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德育培养。
结束语:传统节日被越来越重视,对于幼儿的传统节日认知经验广泛的为之普及,幼儿的德育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文化中经过多年的沉淀也变得越来越优秀,所以教师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对于幼儿的德育有巨大地积极影响作用。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促进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各方面品质的培养,使得幼儿的德育意识不断增强,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了我国多种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郑秋玲. 以传统节日文化开展幼儿园德育的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3):P.71-71.
[2徐兰萍. 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影响[J]. 科普童话, 2018, 000(0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