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孔英娣
[导读] 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
        孔英娣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海外联谊学校,广东省江门市    5290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也是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基础的阶段。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在数学的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逻辑体系,从而自我解决各种数理问题。让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以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的思维去看待。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数学需要重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像以往的教学一样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还需要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脉络,让学生养成能够独立思考,利用严密的逻辑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以下是对小学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实践方法的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一种深层次的、高效的思维模式,是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等方式培养出来的。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上,逻辑思维往往是比较严谨、认真的,经过一番仔细地推理论证得出来的,这种推理论证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逐渐养成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让学生养成多方面看待问题的习惯。让他们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探究其中的关系以及数理知识,这样的深度学习、深度思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开发智力,从知识上得到启发,从而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当学生养成了严谨认真的逻辑思维之后,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
        (一)观察事物,透过表象发现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透过事物的表面发现数学知识。数学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实际入手,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也能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完成对逻辑思维能力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中,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窗户、门、书桌等等物品,引导他们发现隐含在生活事物中的数学图案,然后把图案从生活中剥离出来,放到数学的学习上,用最简单的线条和角度来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它们的边角又有什么特点。这个过程的学习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细心地观察,发现事物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同时认识到数学图案的特点、数学线条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耐心观察、仔细分析的能力。
        (二)比较分析,启发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通过观察生活引入了数学知识之后,应该培养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对数学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的养成,启发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比较分析法是数学上常用的方法,也是逻辑思维的养成中需要掌握的方法。

这需要学生通过仔细地分析数学知识中的含义、结构、用法等等,通过同等事物的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让学生对该知识进行充分地解读和分析,从而较为深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比如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通过几个乘法和除法的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这之后,他们需要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8的因数有1、2、4、8,而8的倍数却是无限的,最小的为8,最大却是未知的,因为倍数可以无限地扩大很多倍。学生在学习这两个概念时,需要仔细地分析比较,理解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掌握这些数字的特性。另外,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自主思考这些数字的特点,这能够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运用比较分析的办法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逐渐学会分析问题。
        (三)综合概括,全面理解建立思维网络
        逻辑思维培养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学会综合概括,能够全面分析理解问题,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思维网络。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有许多的分支和特性,学生想要学好数学这一门课程,就需要对知识进行全面地梳理、自己进行综合地分析,从而逐渐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建成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全面的、严谨的知识框架是逻辑思维运用时的基础,能够在关键时刻举一反三,能够以更加直观更加本质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比如在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知识体系来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都是相通的,数学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步骤也是。在这里,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之前学习的知识来进行解决方法的探索,然后老师再一一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都结合起来看待,在学生脑海里建立全面的加减乘除的算法原则和步骤,让学生在以后碰见多位数乘多位数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出步骤和答案。相信通过这样全面的知识体系的建设,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四)推理判断,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推理判断是逻辑思维的最终运用,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展现。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一些数理知识的判断,通过层层的分析验证过程,从而推断出最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一些巩固练习来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比如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一些需要论证的题目如《简易方程》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一步步的推算,加深对等式的认识,也能在推算过程中反复论证方程解析的思路、步骤,每个等式背后蕴含的数学原理等等。这些思考的过程都是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的过程,老师就是要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逐渐让学生习惯严谨的推理论证,从而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等,都是逻辑思维形成中需要掌握的能力。通过数学知识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小心求证的习惯,建立起逻辑思维体系,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进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A4):61-62.
[2]刘明坤.探析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32-33.
[3]强旭庆.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4):69-70.
[4]吴丽娜.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47):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