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习题设计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黄晶
[导读] 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黄晶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湖南省 长沙市 410013

        摘要: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视角,有效设计数学习题,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习题;课堂设计

        数学学科的习题设计不仅影响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还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效设计课堂习题,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课程内容,精准设计课堂习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习题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内容,小学教师在设计课堂习题时,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堂习题的设计并不重视,往往通过“海量”练习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内容,这种课堂习题练习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压缩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导致课程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另外,“海量”课堂习题练习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做题中没有针对性,并且重复性的进行练习,课堂习题练习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这节课程时,教师要结合本节的课程重点内容“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对位和换算方法以及应用题”,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堂习题练习。为了完成本节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分步骤,由简到难的逐步进行。在设计课堂习题时,将容易的习题放在前面,随着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的深入学习,课堂习题难度逐步增加。如,开始让学生做一些十以内的乘法计算“6×5=?”“8×5=?”等,简单的乘法试题能让学生重新回顾乘法的计算要领。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50×40”“30×20”等简单的两位乘法运算,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到最后阶段,教师再让学生练习比较难的乘法运算试题,让学生在挑战中实现这节课程的巩固提升。通过更有针对的课堂习题练习,学生由简到难的逐步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轻松掌握课程内容要点,高效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二、结合学生情况,分层次设计课堂习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认知、努力程度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也存在差异。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成绩、思考能力等情况,针对不同数学水平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课堂习题。在课堂习题练习中,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派发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让全体学生通过习题练习都有所提升,实现巩固课程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这节课程内容时,结合本节课程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分层次的课堂习题进行练习。

教师将习题分成三个部分:一与运算规律基础知识有关的简单练习题,这部分是全体学生要完成的练习题,通过这些课堂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全面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二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来凑整十、 整百、 整千、 整万” 使计算简便,这一部分课堂习题要百分之八十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三为了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的认知深度和广度,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题,这部分课堂习题在课堂上以“选做题”的形式发放,让有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我突破和提升。在三部分课堂习题都进行完之后,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并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课堂习题的练习,以追上课堂学习的整体进程。
        三、结合学生兴趣,设计趣味课堂练习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并不重视,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将数学课程内容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尤其是课堂习题的设计,更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课堂习题练习,提升学生做题主动性的同时,还能激励学生主动的思考,提升课堂习题练习的效果[3]。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习题。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程内容与实验游戏相结合,让学生拿出木棒,并做成三角形,让学生进行挤压,学生会发现三角形的“木棒”更牢固,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创新性的课堂习题练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把握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掌握的课程知识也更加牢固。除了实验游戏与课堂习题的结合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习题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展开思考、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四、依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非常重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综合能力。所以,在课堂习题设计中,要严格依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认知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习题设计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习题的范围进行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探究和领悟,在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熟悉掌握之上,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依照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动手实践”性的课堂练习。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体,用刀子雕刻出一个圆柱体来,并对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进行计算。通过“长方体”向“圆柱体”的转换,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关系,并且掌握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高效完成课堂习题练习目标。另外,在雕刻圆柱体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养,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练习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科学的设计有效习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习题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认知发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少华. 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习题设计[J]. 学周刊, 2020(31):52.
[2]范木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 赤子, 2018, 000(027):32.
[3]李世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 信息周刊, 2019, 000(02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