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旧汲新突破传统-----小学数学试卷讲评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郭丽飞
[导读]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测试卷讲评课,
        郭丽飞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摘要: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测试卷讲评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讲评效率呢?文章认为做到以下几点:一、精心准备,做好铺垫。二、分类梳理,构建内联。三、典例切入,拓展提升。四、 自主纠错,反思问题。五、变式训练,内化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试卷讲评课

        数学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反馈教、检查学的有效手段。如果重视讲评的方式、方法,能发挥它特有的功效,则讲评课后,往往会听到他们无奈的抱怨声音,辛苦讲一节课试卷,累的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毫不动情,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优秀生不愿意听,学困生更是不听,只顾抄答案,改错题。学生对试卷讲评一点都不感兴趣,教学效率特别低。最令人悲哀的莫过于讲评之后,当遇到类似题目时,学生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一错再错。
        导致这种现在的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层次不同,但却得面对同一张试卷的讲评,考高分的优秀生基本都会了,感觉没什么好听了。成绩不好的学困生肯定是有很多不明白之处,但是他们却总是偷偷的记录答案,却不去研究这道题之其所以然。原因之二是因为教师的评讲方式存在着问题。如忽视课前准备,评讲随意,漫无目的;忽略试题重点,千篇一律,平均用力;忽视联系拓展,就题论题,单讲独评;忽视学生参与,一人独霸,事倍功半;忽视学生参与,一人独霸,事倍功半;忽视课后反馈,不抓落实,半途而废。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改变试卷讲评课的评讲方式、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让学生唱主角,在变中求活。
        一、精心准备,做好铺垫
        试卷讲评课必须得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要具有导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事数学教师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己做试卷,时间久了,这已经成为我教学的一种习惯。我觉得通过教师自己做试卷能预测学生可能在哪些环节会出错,以致于制定有效的讲评方案。
        确定讲评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还要确定哪些该粗讲,哪些该细讲,做到心中有数。阅卷后,应对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得用心剖析,找准学生在理解概念、从中抽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发生。根据试题内容,针对不同情况,还可提前设计补偿性题目。另外,对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造成失分的原因要找得准,敲得狠,可集体引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
         二、分类梳理,构建内联
         在一张数学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解决问题中肯定会出现一些相同类型的题目,讲评时我们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归纳,做到分类讲解,使学生对试卷上的同类型题目有一个整体感。在相关知识间构成内在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按知识点归类、按解题方法归类、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以上三种归类方法要相互交叉相聚渗透。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难度提升。使学生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题海战术”,也达到减负的目的
        例如:在讲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一单元检测试卷时,我是按长正方形周长的知识点分类梳理的,先分析填空题:把一张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对折成两个长方形,其中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少数学生认为正方形的周长的一半就是每个长方形的周长,这是对长方形周长概念不明确,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折出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正方形多了两条线段,并不是相等。再分析解决问题:把一个长24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铁丝框改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解答此题学生需要抓住一个不变的量“一根铁丝的长度”,不管围成什么图形,它的周长都是铁丝的长。说明了长正方形的周长肯定是相等的,从而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接着我用补充了一道题目:“用两个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他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可让学生画图分析,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达到灵活引用。通过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试卷中不同类型的题关于长、正方行的周长的题目有层次地密切地罗列在一起,构建了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三、典例切入,拓展提升
        试卷讲评是我们应注重在追究出错的思维过程,要做到典型性,在每类错题中选一道比较典型的作为例题,并从错率最高的题目切入,在学生思维的“盲点'上做文章,站在学生的思维上去质疑,再去有效释疑。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则引领点拨,指导学生提炼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解决错题的同时掌握方法。
        例如:在小学数学期末测试卷有一道这样的填空题: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9.5        ,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一道试题,学生为什么会觉得难以解决,原因也可能是多种的、复杂的。难题的难点在哪里?解决难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才能化难为易?这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题的难点在于理解到“这个数最大的时候是属于‘四舍’,还是‘五入’的情况,四舍时,看哪一位上的数,舍去多少不会影响近似数,五入时,看哪一位上的数,其他数位上的数是多少?”教师引导、点出近似数与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有关,此时最大或最小是多少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 自主纠错,反思问题
        最有效的学习,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自主纠错是十分有效的二次学习。在试卷讲评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特别注意学生思维的激活,让学生学会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自主纠错可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反思当时的做题思虑,感悟出错原因,及时进行纠正。我在讲评是力求从以下方面进行思维训练:“用符号做标注法”,学生读题时可用符号注关键的字、句、词。帮助学生边读题边思考,养成良好的认真审题习惯。如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中的一道题:“琪琪每天骑车要7分钟到校,她每分钟骑155米,明明每天从学校到家往返2个来回共走2800的路程。琪琪与明明谁家离学校近?近多少?在讲评试卷时让学生读题时用红笔标注“往返”来加强对题意的理解。                        
        又如画图分析法,画图是学生思维的支撑,让学生在“画”中去思考、去感悟理解,是抽象的数学思维直观化。很多中等偏下的学生理解上很有难度。单凭讲解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例如:如四年级下册单元试卷中的一道题:“一个修路队修筑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了总长度的一半多3千米,第二个月修了剩下的一半多6千米,还剩下1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千米?评讲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指导他们画图,从图中就直观地看出“一半”所指的部分,化难为易。
        五、变式训练,内化提高
        我们对试卷的讲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牢记试卷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通过一道题目掌握一类题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等方式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发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有拓展了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某养殖场养鸭240只,比鸡的只数的多2 / 5,鸡有多少只?讲评延伸:如果将加横线的信息改成下列信息,如何列式?(1)鸡的只数的是鸭的2/5。(2)鸭的只数是鸡的2/5。(3)鸡的只数的比鸭的只数的少2/5。(4)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少2/5。(5)鸭的只数比鸡的2倍还少20只。(6)鸡的只数比鸭的2倍还多20只。(7)(自己改编信息,并列式)通过变式讲评,让学生梳理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在现实情境中区分表示关系的分数和表示数量的分数,感受顺向、逆向两种叙述在解决问题时的不同应对策略,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灵活变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提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如何使试卷讲评走向时效,真正做到“懂一题,会一片”仍需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