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邓火昌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积极创设高效化的问题教学情境
        邓火昌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嵩口中心小学 ,福建省三明市365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积极创设高效化的问题教学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理解,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问题情境创设中要注重对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保障教学措施应用成效有效发挥。在问题情境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高效化思考,对诸多知识产生深入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进程加快,小学数学教学中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显露出诸多问题。在新时期提质增效的素质教育发展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活动重视度。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补充更多新颖、创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对诸多数学知识强化理解。在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主要融入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案例,在教学中对此类教学方法合理运用,能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作用概述
        在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问题情境有效创设,对教学活动高效化开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要求教师从多方面集中控制。在教学中要保障多项理论化知识点形象化、立体化展示。小学数学教学中诸多知识偏理论化,加上课本教材相对平面化,导致教学中诸多知识展现不够立体化,学生学习中缺乏良好的数学知识积累,这样在理解层面上会产生诸多问题。基于问题情境有效创设,能保障诸多数学教学知识融入到立体化环境中,能促使多项知识立体化表现。其次,问题情境有效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中,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定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关注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活动之间严重脱节。通过问题情境有效创设,能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方面出发建立多样化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基于分层教学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积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助于突出分层教学法运用价值。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能集中创设多样化问题教学情境,促使教师有效掌握当前班级内学生学习现状,对诸多数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针对班级内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设难度相对较高的拓展性问题,有助于锻炼学生数学学习以及综合思维能力。为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布设难度较低的问题,能有效适应学生学习要求。在良好的问题创设中规范化选取分层教学法,保障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能结合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实施有效锻炼,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学成效。比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前要注重开展预习活动,提出各项问题,例如三角形基本特征、三角线组成要素等。其次,针对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向其提问三角形共有几个底、几个高、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等。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为其布设不同问题,让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回答问题,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从客观层面来看,小学教育阶段部分数学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因为此部分知识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当前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对数学教材中诸多知识点有效实践,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保障学生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针对诸多学生学习阶段反馈的各项问题,教师要注重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更多生活化元素以及各类实例。对多项问题深入分析,促使学生对各类问题产生深入了解。再在教学中合理渗透相关公式与概念性内容,例如在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学习中,由于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图形基本概念,在学习中难以提升学习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注重补充较多生活化实例进行教学展示。比如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课桌椅、黑板、门窗等,此类生活化元素均是教学素材。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各类常见的物体展开实际测量,再运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全面强化图形计算认识,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效[3]。
(三)问题情境创设中注重渗透实践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在情境创设中融入多项实践活动。基于针对性练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激发,便于对各类数学问题有效分析。在教学中要注重保障数学问题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促使数学问题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升华。在教学操作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形式,让学生能进行动手操作。比如在平行四边形此部分知识点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在课后时间准备多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纸片进行折叠。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教师占据重要引导地位,在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在科学化引导中促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有效解答。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原有的问题转为对长方形的面积解答中。之后学生通过学习探究能有效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底边乘以高,基于此类教学方式运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知识,还能对学生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培育,有助于实现预期教学目标[4]。
        在问题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做好教学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效高低进行评价不能片面参照学生考试成绩,要确保学习过程评价与最终结果评价有效结合,这样可以有效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思维发展现状。在问题情境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中,过程评价有效实施是保障学生自身能力融入到课后练习中。在此基础上集中整合学生知识掌握现状,活动参与积极性等。要注重将此类要素集中整合,有效融入到学生学习评价表中,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效判定,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性[5]。
结语: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在各类数学问题布设中要注重遵循问题设定原则,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对学生产生的各类疑问集中整合,有助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良好学习氛围展开高效化学习。
参考文献:
[1]杨素贞.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读与写,2020,17(35):188.
[2]陈永兵.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读与写,2020,17(18):159.
[3]王琴.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小学时代(奥妙),2020(4):63-64.
[4]祁瑞.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中外交流,2019(4):162.
[5]钟兆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年轻人,2020(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