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霖斌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3653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下,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多方面为着手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培养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少数教师素养不足等等。如此种种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限制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了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创新,在深入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后,基于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1]。
一、数形结合,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形结合是教师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往往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们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分析,加强对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时,就可以以数轴的单位长度、正方向和原点等三要素来讲解有理数的相关运算;也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利用数轴等知识,对数学中绝对值和比较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数轴对绝对值的几何含义进行讲解,就是“以数化形”的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学生们在此种方式中,可以在数轴的绘制中对新概念进行学习,可以巩固认知原有的知识;可以在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中,夯实数学理论基础。从而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初步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形成良好的思考和推理习惯。与此同时,问题引导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们因此更加有效的学习思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设置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从而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培养[2]。首先,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契合点,对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设置。如:三角形有哪些基本元素?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使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这些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们不断的思考和推理;通过推理对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相关条件进行深刻掌握。从而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生活导入,情境构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来源,也是数学的回归之所。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应用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生活元素进行积极的导入,以此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时,就可以对“打折促销”的生活元素进行融入。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一段小明在商场购物的场景视频进行播放:小明在商场购物,看中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已知,书包的原价为九十元,运动鞋的原价为二百一十元,该商场物品折扣一律相等,最后小明总共花费二百二十五元。求,该商场的购物折扣。在导入这样的生活场景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以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为依据展开问题思考。学生们通过建立等式(90+210)x=225得出商场折扣为七点五折[3]。学生的思考过程,就是和生活、和数学联系的过程,就是锻炼自身应用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的过程。
另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已经广泛的应用起了信息技术,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多媒体。在此当中,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合理应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构建教学情境。以此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从而达到对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就以《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对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利用这些图形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在观察这些图形后,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图形是否存在共同特征?让学生们在观察和思考中,了解到每个图形实际上都是以某一轴线为围绕点的对称图形。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构建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形成直观想象能力。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凸显的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优势。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对学生分组,让学生们分工任务,合作完成任务。以此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如教师在展开《统计图的选择》教学时,首先就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小组分组[4]。其次,学习小组的各成员都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能力为前提进行任务分工。教师则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契合点,明确不同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如“在对学生家里养宠物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统计后,以此为前提用统计图表示”等。学习小组在任务的指引下,会密切配合,获取数据、整理数据、总结数据,并制作统计图。最后,教师需要以不同学习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为基础,全面的点评学生。点评维度包括学生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图的使用等。如此就可以充分地锻炼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现代教育的改革要求,也是学生良好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要导入生活实际;要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设计问题。教师还需要在适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此对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能力等进行全面培养,从而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晓萍.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技风,2020,(11):87.
[2]张君.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魅力中国,2020,(32):135.
[3]李成伟.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读与写,2020,17(10):174.
[4]孙艳芬.初中数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