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绍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塘岸镇塘肚小学,广西北流 537400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教育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策略,为以后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具体分析
前言
小学生在基础数学知识学习中,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深入思考,有效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发现数学课程的强大魅力,形成较强的生活化意识。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首先,教师没有完全意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错误地认为小学生还小,不需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1]。其次,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陈旧,以教师为主体。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满足新课改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及融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最后,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次数较少,没有制定合理的情景化教学方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当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便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优势,提升数学思维活跃性,实现应用数学知识的目标[2]。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具体、有效的学习情境中正确思考数学知识,深入研究数学知识,从而最大程度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师高效课堂的有序进行,最终取得明显的数学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与乘法相关的知识时,为了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使用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情境为:“很快要召开森林运动会了,在准备奖品时奇奇国王十分苦恼,因为奖品是鞋子,而得奖的动物分别是老虎、长颈鹿、兔子、狮子等等,奇奇国王应该准备多少鞋呢?”通过将数学知识整合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它将吸引学生对该故事的关注,并且深入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仔细思考最终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将会一直保持活跃的思维,也会积累大量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还有部分学生会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从而充分彰显小学数学课堂延续性、拓展性的特点。
2.2通过数学分类比较的方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分类比较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分类,并准确找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中包含数学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然后指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要求学生认知并进行明确的分类。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小茗同学将三角形分为了直角三角形和非直角三角形。而小红同学则提出了不同意见,她认为三角形还包括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告知两位学生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只是分类的角度不同。通过分类过程,学生将会主动、深入的思考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不仅学习质量会大大提升,梳理能力也将得到有效培养,最终将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2.3提升数学教学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教师安排课程的主体,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有差异性的数学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数学学习进度来调整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课程的科学设置将改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错误观念,并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不要将教学局限于数学知识的讲解上,而且要密切关注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情况,了解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4]。同时合理安排小学数学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秩序性,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对今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利。
2.4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意识
与其他文化课程不同,小学数学的逻辑思维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年龄小,因此逻辑思维意识严重不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活动时间,在其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在教学安排方面,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安排相应的数学学习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逻辑能力。
比如在学习与时间计算相关的知识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灵活应用时钟知识,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小茗同学每天8:30上课,下午3:30放学,请问小茗同学在校是多长时间?”。通过引入生活化的问题,不仅可以顺利的引入全新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思维逻辑意识的渗透创设良好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教育潮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明确教学目标,营造和谐数学学习氛围,提升数学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国妙.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3):314.
[2]宋建芝.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8):50.
[3]曾桂洪.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 2019, 000(060):69-70.
[4]熊国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0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