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育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卢纲
[导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接触理性思维模式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起点

        卢纲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曹坊中心学校 福建省三明市    3650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接触理性思维模式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起点,所以对于小学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是贯穿在整个小学教育始终要考虑的教育目标。而这其中的小学生数学课堂里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围绕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问题意识的具体状况、培育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层面,来展开叙述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问题意识是推动数学创新教育的基础。而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进行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1]。
一、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特点
        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也是培育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型思维方式的必要学科。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对于对新奇、有趣的问题感兴趣,所以他们的问题意识就体现在找到问题、对于问题进行探索。不过由于在年龄方面、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问题意识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经验也在日益增涨,所以能够逐渐形成一些问题意识,并且在提出问题后能尝试着解决问题。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充分的把握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特征,是培育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他们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教学内容时候提出的问题会比较多。同时小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行为表现基本就是真实状态的反应。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上皱眉、迷惑的眼神等推测他们问题意识的强弱。小学生学习发展的具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问题意识具备一定的可培育性。小学生学习发展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问题意识的培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问题意识的可培育性重点指的是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正处于构建的进程当中,具备着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意识是一类相比较而言较为稳定的素质,因此并非是短暂时间内便能够有效培育成的。
        老师们需要悉心、积极的为他们设置一些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情景当中获得自我问题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从某种角度来说,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属于一种较为主观性的精神现象,当然其也具备着一定的外显特点,重点体现在发现与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或者敏锐的能力。小学生能够打破权威,质疑教师的讲解并发现一些新问题或新观点,在知识经验积累基础上提高了思维能力,锻炼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前提下,受到好奇心的驱动,对于教师讲解后仍存在疑问的学习内容实施比较具有针对性提问,或者对课堂讨论和平时作业中独立探究遭遇阻碍的内容进行提问。

创造性问题的提出无疑拓展了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改进了学习方法,达到锻炼数学思维的目的。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育的具体做法
        问题意识培育的时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学会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己知,并且可以在过程当中尝试运用多种感官的体会来考量问题的情境,从而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小学生会综合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查阅资料,补充知识。现在的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时很丰富的,现代课程的教学方式,已经从单一的课堂灌输,逐渐向着课上与课下的充分融合和交流的形式转变。所以在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创建许多网络教学库的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类似于这样的网络资源,借助更多的信息化手段,查阅到相应的资料,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如果有更加深层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也会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提问,也是培养学生进一步的问题意识的锻炼。
(二)教师利用各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原本零散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创设相关问题情境与知识合理结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可以把课堂氛围朝着参与度更高的教学活动化,游戏化的方向进行安排,这样在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学生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关注度和兴趣到课堂当中。因而才能在参与过程中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提问。比如说:在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介绍的时候,可以进行一场“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让学生在进行买卖活动中,体会到乘除运算内在的道理,同时提出更多的运算,让学生朝着更多的思考方向进行引导,开发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关联前后的知识点,进行混合运算的应用,所以在这个拥有具体情境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把知识点进行应用,更能把自己已有的知识点和该项知识进行前后串联,从而达到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系统化知识点的目的。
(三)利用有竞争氛围的任务化教学方式,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从在全班范围或者小组范围内讨论让学生们从自主探究中获得更多的东西。这样同学们在探究心理的驱动之下,会基于学习的兴趣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组与编排,也是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做法。例如:在进行“点、线、面”几何概念的介绍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需要找生活素材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可以充分调动所有成员,搜集最多准确度最高的小组将会获得积分奖励。这样带着问题指引的学生,会在较为热烈的课堂氛围下全组写作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该怎样的去更加高效的培育学生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学工作的立足点,也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所以作为小学数学科教师就应该结合各种教学方式,不断转化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可以从解析课程教材、优化课堂讲解方式、在活动和教学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实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也是培育学生们的数学问题意识的过程。
参考文献著作类: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2):160.
[2]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05):16.
[3]吴正宪,张秋爽,贾福录.听吴正宪老师上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3):45-46.
[4]丁念金.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08):67-70.
[5]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6):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