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刘珍猛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刘珍猛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四小    5517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将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能深入理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活化;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不再认为数学仅仅是一个工具,对于数学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思想层面,但是数学和生活脱节的问题一直亟待解决。新课改前,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灌输的形式,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教学思想已经很难满足学生需求,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当前状况
        从客观角度上分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在对数学公式的掌握上,只要求学生记住公式,却不要求学生记住公式的来源。对于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缺乏对公式的理解,只要求死记硬背的话,学生容易和同类的公式搞混,从而陷入更加迷茫的状态。而在现阶段,针对这一现实,教师往往会用大量的同类习题来帮助学生记住公式,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有效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反复的练习得出的结果只是逼迫学生记住这一套公式,便于以后遇到同类试题时生搬硬套而已。数学教育中最关键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数学思维,只要掌握了数学思维,才能使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现代的数学教育模式往往避开了这个精华部分,并不能训练并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传统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改革后的数学教育模式以贴近生活为主要目标,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对公式的死记硬背以及生搬硬套策略,着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从生活中找到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数学例子,在缓解学生对数学陌生感的同时,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用近在身边的例子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用兴趣在学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条沟通的桥梁。但是,现阶段的教育情况还远远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讲授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未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学生各个学科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一味进行知识灌输,忽略了开发学生的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是不善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也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础。第二,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教师应该将新课标作为教学指导,对新课标教学理念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面向学生的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观,就是要采用互动式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教学体验生活和感悟数学。


        2. 为学生创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与及角度上出发来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如从新课导入上来为学生创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也就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新知识的讲述过程中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通过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也就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为学生准备出相应的道具等来让学生认识到识币、兑币以及付币的过程,这样也就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了,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出超市购物的情景模式,能够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以及顾客,让学生去买东西,并且进行计算,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并且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也会对人民币进行人事,了解数学计算的意义。
        2. 关注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打开自己的知识经验宝库,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新的知识建立起联系,不断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有效策略。 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笔者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和妈妈到超市买了一双运动鞋,需要付36元,又买了一件上衣,需要付64元。小红知道妈妈包里有340元,请问付款之后还剩多少元?笔者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随后集体交流。生1:我是用一共的钱减去买运动鞋的钱,再减去买上衣的钱,最后的结果就是还剩的钱,即340-36-64=240元。生2:我是买一样付一样,第一次买运动鞋,给出40元,找回4元,再买上衣付一张100元,找零36元,剩下的钱为200+4+36=240元。生3:我是先把两样东西价钱加起来,正好是100元,340-100=240元,式子是这样列的:340-(36+64)=240元。随后,探讨三种做法,学生一致认为生3的做法最方便。最后,根据上面的事实,启发学生找出有关减法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这样,利用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减法的简便算理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跟踪辅导
        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以及贴近生活的教育模式以其有效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事实上,数学教育贴近生活的意义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对于促进学习程度不强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优等生之间的知识差距,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的监督辅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监督,对于学习程度不够的学生用以特殊的教育方式,悉心教导,耐心细心的引导他们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并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综上,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积极改进。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浅析[J].农家参谋,2018(15):174.
        
        [2]雷纪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