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中心小学 广西钦州535018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都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数学知识虽然较为抽象和理论,其实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日常生活经验融入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将数学教学放置于实际生活环境中,充分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相关逻辑关系,且运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断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能力。本文将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出发,探讨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能力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学习和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理念被放弃搁置了,逐渐向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综合素养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等教学理念转变,且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以应试为主的教学理念成为教育工作新的主导,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也开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转变。数学学科的学科数学决定了数学学科是具有浓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据这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仅仅是依靠数学教师进行完全的“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等形式进行单方面的教学输出,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只是进行理解和掌握,就更别谈实际运用了。因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运用的能力才是提升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有力手段。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式教学已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也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和维持小学生对数学未知知识的好奇心和探寻心理,保持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热爱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将生活化的情境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来,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那种进行学习,提高对数学学科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按照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数学和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对于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应丰富多样,且直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现实生活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改变传统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严重脱节的弊端。情境教学还能够充分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充分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的能力。例如,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板块进行教学时,由于其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其具体内涵,数学老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分数的实例,如五分之一则可以转化成五个苹果中有一个是坏的,那坏苹果的几率则是五个之一,五分之一。
二、改善传统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强烈倡导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常都是教师一个人进行“独角戏表演”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理论知识填鸭式的单向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推理,尤其是针对书本上的数学公式进行直接搬用,且对数学公式的掌握往往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往往对数学知识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相互沟通和帮助,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合作解决问题。在这种互动学习小组中,充分发挥每个人不同的特长和特有的优势,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从合作学习中获得参与感与获得感。例如,在《厘米和米》这个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且制定相应教学目标,鼓励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完成对周围物体的长度测量,明确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测量手段。
三、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习和实践运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内容是承载着数学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载体,丰富的教学内容直接关乎数学教学效果的好坏。且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小学整体教学目标进行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设计和安排。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会忽略学生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很难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拉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实用性。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应该改上这种单一的、常规化的教学模式,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吸收数学知识,同时培养科学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且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做到层层深入,逐渐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掌握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和运用[2]。例如,在针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品出发去寻找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师也可准备多个形状的物体给学生进行辨认,引导学生充分使用工具对平行四边形物体进行正确的测量,通过对各种物体,如书本、课桌、笔等的辨认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会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每个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学习任务之一就是学会学习,为更深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优化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占民.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 教育交流, 2021, (04):175-176.
[2]焦多仁.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 科教文汇,2020,486(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