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刘海珍
[导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刘海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三冬小学,广西钦州 535018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面对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针对其问题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情境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教学活动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种种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措施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师面对新的挑战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学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数学课堂的氛围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促进学生效率的提高。
        一、借助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1],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联系紧密,同时信息技术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融合已经逐步普及。借助信息技术,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能够变得形象具体,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小学数学二者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小学数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讲解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化,进行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前先进行动漫视频的剪辑,在其中巧妙融合数学知识,当视频观看结束后,配有相关的检测题目,并把内容发布到班级群,供学生进行下载、学习。借助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教师通过学生的检测情况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就不用重复,做无用功,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也会较好。
        二、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喜欢探索新鲜事物[2],但是注意力难以维持长久,经过研究、调查发现大约是10~15分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授的时候,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了解,从学生的喜好入手,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样学生能够投入较长的时间,教学的效果也能有较大的改变。
        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讲解为例,教师在课前经过认真分析,决定投其所好,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因数倍数大逃亡”的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卡片,卡片上有各种数字,游戏的规则是:当教师说出“3的倍数”时,大家开始依次报数,其中含有3、6、9......数字卡片的同学就要准备说出“逃亡”,大家都非常紧张、有序,学生全身贯注的投入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较高,通过游戏,学生们对于倍数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数学知识储备不够,数学经验缺乏,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不断优化数学知识,借助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借助生活化数学情境的构建,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
        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讲解为例,这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而其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基础。那么,教师为了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学校有一个三角形的花圃,底边长15米,高12米,假如每平方米需要种植鲜花50枝,那么这个苗圃一共需要多少枝鲜花?借助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学生就会想要进行问题的思考、解决,学生首先进行图形的绘制,接着进行讨论,最后进行相关的计算,学生不但锻炼了思考能力,计算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豪感,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大幅提高,教学效果也会较好。
        四、采用情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之所以教学质量不高,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感觉食之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或者是利用视频,或者是利用课件,或者是利用图片等等,也可以借助生活化问题、数学小故事等等进行情境的创设。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生动、直观的数学知识,有助于进行问题的思考、解决,不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圆》教学内容讲解为例,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性质,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进行情境创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圆的影子,汽车的车轮、羽毛球拍、奥运五环标志等。当你走进游乐园,抬眼就可以看到圆形的摩天轮,游乐园的周围种满了绿树,那么树干也是圆形的,游乐园里面还有圆形的花坛,里面盛开着美丽的鲜花......,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播放有关摩天轮、树干、花坛的对应图片,唤起学生对于生活中圆形的回忆。接着教师播放一个小男孩滚铁环的图片: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游戏,现在我有一个90厘米的贴片,如果我想要做成一个圆形的铁环,我做的铁环半径为多大,大家能帮我算下吗?借助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较高,想要主动去学习,去计算,教学质量自然会较高。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政武.浅谈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的教学起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02):73-75.
[2] 叶昌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2):7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