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廖玉燕
[导读]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能力和感知能力都有所欠缺

        廖玉燕

        钟山县公安镇仁里完小542612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能力和感知能力都有所欠缺,导致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进行研究,认为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包括注意力发展不完善、计算概念不清和感知不准确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本文认为可以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方面来提高小学中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
        一、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
        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有意注意经常让位于无意注意。在对数学题目进行审读时,学生往往忽略题目中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只是片面的看到孤立的文字和数字,不能将已知项和知识联系起来。另外,小学生除了对事物缺乏整体性把握外,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不能持久,会随时转移注意力,如本来在试卷上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但誊抄到答题卡上时却出现错误,人们常说的粗心大意也和注意力不能集中有很大关系。
        2.计算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小学生要想做好数学计算题,掌握数学计算中的概念是第一位的,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计算原理,才能对计算题目游刃有余,不惧变化。如果概念不清,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时充其量是死记硬背,不能灵活掌握题型变化。在小学数学中,最常需要掌握的是四则运算的概念,学生只有对加减乘除的规则理解后才能熟练的解决计算题,首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口算训练,如整数的简单加减,熟练掌握后可进行相对较难的笔算训练,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也会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差。
        3.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年龄集中在10岁左右,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往往不准确。首先,由于数学题目不具备像语文题目那样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数学题目往往是文字和数字的结合,计算题目更是只有数字,显得空洞洞,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做题欲望,对题目的感知自然会弱。其次,小学生短时记忆力发展仍不完善,对于需要短时记忆能力做支撑的数学计算题来讲是有很大不足的,这样最直接的结果便是造成记忆杂糅,计算错误。最后,当小学生计算频繁出错时或遇到数值较大的计算题,他们会丧失自信心,出现看见数学题就烦的心理状态,更甚者会直接放弃数学,讨厌数学,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字感知能力和计算结果会更加不准确。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小学生因为年龄原因,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在做数学题时往往只看到孤立的数字表面,看不到数字之间内在的联系,缺乏逻辑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为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即领悟数学思想和理解数学本质的能力,在数学正常教学的实践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激励他们观察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和核心素养。
        2.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它和学生的个人品质有关系,不同的人格和思维品质会培养出不同的思维能力,而且思维能力和生活中的事物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离不开思维能力。拥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其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高,因此如果通过数学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好,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可以极大增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掌握了数学计算的概念和法则,辅以经典题型练习,才能有效掌握数学计算方法,解答数学计算题型。对于小学中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升,首先需要将四则运算的知识讲解清楚,尤其是四则运算中的运算顺序问题,如当有乘除时,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则会出现按照加减乘除自左向右的顺序进行错误计算的问题。另外,对于易错知识点应多加强调,如多位数的乘法计算中,很多学生对乘数中间或末位有0的情况仍按照竖式对位的方法计算,最后导致计算错误,对于这种易错知识点需要讲解清楚并安排好课后习题。
        2.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力较差,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允许学生东张西望,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如果学生难以坚持1节课的时间,可以将时间拆分成两个2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长此以往锻炼学生的有意注意。另外,老师要观察学生做题的过程,如果出现发呆或者速度过快的情况及时题型,对于题目中明显的错误要让学生反思为什么,纠正错误并改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不爱检查作业、错别字多、追求速度。对于不爱检查作业的习惯,教师可以监督学生做完作业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检查,或让学生互相检查作业,培养他们检查作业的习惯。对于追求速度错别字多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打草稿,经检查无误后再将作业誊抄到作业本上,保证作业本的干净整洁,这样既保证了作业的准确率,检查出自己不易察觉写错的错别字,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参考文献
        [1]孙蓓蓓.小学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J].江西教育,2016(36).
        [2]赵燕霞.在小学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J].教书育人,2014(15).
        [3]罗进.例谈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2).
        [4]陈玉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