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廖海良
[导读] 分层教学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廖海良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第一小学 广西贺州542699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注意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而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分层教学的优势,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成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差异性;因材施教

引言
        受家庭教育、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小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性,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偏差,所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差距,班级分层较明显。在新课标的不断改进下,为了促使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不同,对数学理解力的不同,对班级进行分层教学,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现阶段小学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分层不合理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班级中,而每个班级都会有优等生,相对应的也会有后进生。小学是接触数学知识的开始,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然而部分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按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来划分进行分层教育,并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分配不均匀。优等生成绩越来越好,中等生成绩没有显著的提高,而后进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在班级里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导致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学习成绩差,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化
        分层教育是新课改提出来的,现阶段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关注。但是由于部分老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采用单一的教学策略,按部就班,并没有将分层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创新,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一样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相符,学生们发挥不出自己对数学学科独有的优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三)课后实践不相符
        分层教育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得到老师的指导,取得进步。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将分层教育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去,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老师也没有分层留作业,而是所有学生的作业难度都是一样的。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作业量完全不够,学生没有办法得到课堂以外的数学思维拓展训练,遇到奥数题目也不懂得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就是雪上加霜,课堂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课后留的作业题目无从下手,课后作业浪费时间较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
二、现阶段小学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对策
(一)合理的学生分层
        小学数学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分层教学积极的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通过对学生的测试、课堂表现、家访、平时课下表现等多种途径的观察,充分了解到每位同学的差异性,然后综合考虑到每位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基本情况,结合全班同学的整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不同的等级,然后按照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配比均匀,并且在组内选择能力突出的同学作为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小组内不同等级的同学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使小组内资源最优化。同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以及其他一些综合能力的表现后,老师会对小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进行分层教育,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又培养了同学之间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
        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只考虑优等生,或者只考虑后进生,根据部分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匹配,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觉得课堂跟自己没有关系。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育制定教学目标。例如,老师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C等级的学生,要求记住正方形面积公式并且可以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计算;对于B等级的学生,要求进行转化思维,拿到条件稍微复杂的应用题,可以熟练找到条件并且利用公式进行解答;对于A等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补充例题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推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培养A等级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老师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们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后作业分层
        老师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分层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在数学完成后进行作业布置时,通过观察A、B、C不同等级的学生课堂表现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尽量兼顾所有的学生,使学生们不仅可以熟练掌握当天的所学知识,而且还有一定的拓展训练。例如,老师在进行《时 分 秒》课后作业布置时,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型作业;其次针对A等级的学生,老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可以选择奥数题进行提升;而B、C等级的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使不同等级的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并且鼓励不同等级的学生去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随着课后习题的积累,同学们不仅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数学思维也得到了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分层教学也被广泛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曹如意.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分析[J].考试与评价.2021(8):35-38.
[2].徐玲灵.让英语教学“满园春色”-浅谈新课改下小学高端英语的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