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日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陆屋第二中学,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强调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高效的课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打造措施
数学是初中生学习体系中的主干学科,在教师和学生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本文结合初中数学的课堂现状,探究高效课堂的打造措施。
一、初中数学的课堂现状
(一)强调教师的权威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利用教师的权威,要求学生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遇到困难时,无法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情绪。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局限于课本内容,以单一的讲授法开展讲课,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采取“例题—公式—习题”的教学模式,思维观念过于死板,强调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后进生存在歧视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想观念发展不均衡,造成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教育,使得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中强调“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忽略了数学学科的科学美,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不均衡。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体系不全面,学生缺乏自主评价的权利,坚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错误的思想,无法及时反思教育中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总结数学课堂中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查漏补缺,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的恶性循环。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措施
(一)落实“以生为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学习并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征,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交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小组合作的体系,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1]。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在讲授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难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将优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布在各个小组内,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提高小组内学生的性格互补性。教师为小组设计科学的问题,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像二次函数的意义和公式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什么?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全面思考以上问题。在讨论结束上,教师组织学生上台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引导全体学生及时地评价反思,以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二)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经济条件、性格特点、学习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差异性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杜绝“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效开展初中数学课堂。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后进生,教师应设计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合理地控制作业难度,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科学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兼顾到学生间的差异性[2]。
例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在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为开展因材施教做好教学准备。另一方面,教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设计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以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针对学习基础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中的sinA和cosA公式,并利用数学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三角函数问题。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教授基本的正弦和余弦知识,利用相关的数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开展科学的分层次教学,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的总结反思教学成果,还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课堂开始前,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评价,在课堂开展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在课堂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除教师的评价外,还应组织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自主评价,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教师应利用微信群、家长会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中,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育合力,共同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功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结语:
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德超.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32):1-1.
[2]陆春方.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 科普童话, 2020(47):28.
[3]陈庆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 新丝路:中旬, 2020, 000(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