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课改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唐娟芝
[导读]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唐娟芝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五中学,湖南省郴州市    423600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需要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加以准确把握,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打造精彩且高效的课堂,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思路


        高效课堂强调师生在课堂中的互相配合,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理解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产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愿,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和设计中。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的协作配合与共同努力,尤其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挥,通过针对性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及自主性,达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的。
        
一、细化课前准备
        要想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细化课程前期的准备环节极为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加以确定,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使其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或者是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对教学基调和重难点内容加以明确,促进教学指向性的提升。同时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要巧用在线资源,课程教学视频中关于教学氛围和方式的把控进行认真观看,将其与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找到自身的不足,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来预设讲授流程,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1]。以“熔化和凝固”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即:在新课讲授环节对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知识技能的三维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引导学生掌握三种物态及其对应的基本特征,对熔化与凝固之间的转化关系加以知晓,善用温度变化曲线来剖析其中隐含的知识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收集网络上关于生活中凝固与熔化的现象,让学生具象化认知物理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非晶体与晶体的温度变化图像,简化理论分析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合作
        初中物理教学涉及很多物理实验,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后进行知识内容的总结。然而,许多物理实验无法只单纯依靠学生个人力量加以完成,所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十分之必要,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需要为依据,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加以了解,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长处,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更加丰富的物理知识,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2]。以“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展开实验探究,即:用电压表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进行测量,组内成员分别承担记录、控制变量、汇总、观察等工作。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及时改进不足,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三、善于联系生活
        实践源于生活。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教师有机结合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知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新课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课程相关的视音频或图片,或是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亦或是以所授教材内容为依托,提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3]。以“光现象”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段纪录片,让学生对彩虹的形成原因和相关性质加以了解,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如:雨后出现彩虹的原因是什么?彩虹的构成是什么?为何彩虹会在太阳出来后快速消失?接着,引导学生利用三棱镜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对光的相关性质加以感受,意识到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都是组合光。又如:讲授“摩擦力”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在此基础上思考问题:实际生活中的哪些设计运用了摩擦力的特性?这些设计是怎样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呢?或者是课堂结束环节设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思考问题:如果摩擦力突然消失,世界会怎样?这样的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近,不仅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知晓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四、加强实践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多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忽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难以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与学习的乐趣,无法保持很好的课堂学习状态,降低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操作来理解理论知识,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中,增强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质量[4]。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该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传播进行探究,教师在具体教授环节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利用实验补充理论知识,使其更具说服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如:将直尺的大部分伸出桌面,用手紧压住桌边上直尺的另外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的直尺,对直尺发声时的现象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将手放于喉咙处后大声说话,对喉咙是否存在振动进行感受等等。这些实验适合学生探究本课课题,促使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物理原理,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时应该以新课改要求为指向,立足教学实际,通过细化课前准备、鼓励学生合作、善于联系生活、加强实践教学等手段,促使课堂更加高效和精彩。
        
参考文献
[1]潘耀政.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59,262.
[2]马莉丽.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存阅刊,2020,(37):132.
[3]聂冰.浅谈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8,(3):175.
[4]钟秋萍.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2021,(11):23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