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中心小学景华教学点,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市 5373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是学生今后深入学习知识内容的基础,加上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需要积极创新和变革,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主思考来学习新知识,所以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不同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以各阶段的教学特点为依托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便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科目,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基础和简单,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所以教师要巧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而发挥出集体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个体差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秉持平等的原则构建合作学习小组,鼓励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和鼓励、积极交流讨论,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水平的提高[1]。比如:讲授“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即: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加以高度重视,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换言之,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鼓励学生自由结组,如:针对班级总人数来准备不同颜色的卡片,将其随意放置在箱子中,要求学生自由抽签来结成小组,并设计“七巧拼盘”的游戏活动来帮助组员快速建立感情。游戏规则为:打乱各种颜色的图形纸板后,将其下发给各组,组内成员每人可以有1~2张纸板,要求各组在最短时间内将组员手中的纸板拼成一个正方形,拼得最快最好的小组获胜。在这样的方式下,小组之间能以规则为前提进行协作配合,进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二、精心设计内容
要想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数学教学环节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对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加以综合,秉持创新性与趣味性的原则设计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问题难度加以准确掌握,保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得出正确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和学习激情[2]。当然教师也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如:明明拿了60元去超市买菜,其中四季豆6.0元/斤,莲藕5.0元/斤,如果让明明花完60元,可以有几种购买方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探讨,各抒己见,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和生活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把握合作时机
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能结合教学现状和教学内容来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而是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索所学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为例,该教学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推导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对面积计算方法加以掌握,锻炼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讲授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向各组成员分别发放多个长方形硬质(5cm×3cm)和小正方形(1cm2),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在思考和探究中推导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合理运用教具,充分理解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和来源,激发探索意识,在群策群力的作用下有效完成学习目标。
四、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紧密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讨论数学问题,轻松且高效学习相关知识[3]。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从具体的讲授内容出发,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动画演示的形式导入问题:兔妈妈生了8只兔宝宝,一天兔妈妈准备了40袋兔粮,自己吃了1/5,每只兔宝宝分了4袋,请问兔妈妈吃了几袋兔粮?每只兔宝宝分到了兔粮的几分之几?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学生能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探讨来得出正确答案,即:40×1/5=8(袋),兔妈妈吃了8袋兔粮;8÷(40-8)=1/4,则每只兔宝宝分到了兔粮的1/4。如此一来,学生能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实际问题,获得全面发展。
五、完善小组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在识别小组合作学习的劣势和优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结合评估予以改进,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实情的客观评价,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展开评价,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4]。通常自评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方面进行总结,鼓励表现好的学生,增强其学习自信心;针对表现不佳的地方,引导学生反思和改正。互评可以是小组间或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评价,小组间的评价能有效调整小组中表现不佳之处,对表现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实现学生的有效沟通,增强团队合作学习效果;而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优势互补。教师评价是指小学生在教师客观评价的作用下,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积累经验。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尊重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内容、把握合作时机、创设教学情景、完善小组评价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桂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2021,18(7):163.
[2]朱雅丽.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1,3(3):67-68.
[3]曾红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274-1275.
[4]薛祖佳.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家长(上旬刊),2020(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