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瑜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第一小学,河南省 鹤壁市 458000
摘要: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科的难教、难学也是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实际上,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除了其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特点外,应用价值也是其又一大特点。甚至可以说,数学就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基于此,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应用性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是现阶段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更是现在和未来数学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小学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小学数学;应用意识
一、引言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让人们的目光将知识学习本身转向知识的应用和思维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领域,而如何让知识“活”起来,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其中就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第一时间联系到所学知识,并能够快速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案。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所需要的不仅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起知识应用的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影响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更多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数学应用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自然也要受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路的影响。
尤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小学数学教学都处于以应试为目标的状态下,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知识传授这个层面,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甚至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成果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个阶段,知识应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知识学习和应用之间处于脱节的状态,知识应用更是一句空谈,学生数学积极性不高,数学教学有效性降低。
其次,是教材内容所产生的影响。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主要的参考资料,因此,教材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而随着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无论是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要相应的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以更好的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但是,相对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教材的更新速度却稍显乏力,主要表现在教材中或多或少还保留着传统教学观念的痕迹,比如理论知识较多,应用型、拓展型内容的比例有待提升等,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英语意识的培养。
三、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对于知识的传授,意识培养、思维转变所需要的时间更多,换句话说,在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不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而是要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展开,从教学观念、授课模式、课堂教学的开展等多方面入手,逐渐将学生的思维从“学”转变到“用”上,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数学应用思维。
(一)创新教学思维
在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换句话说,教师所承担的不仅是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数学应用思维和意识渗透给学生,而相对于知识传授,思维和意识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具备扎实的授课功底和知识底蕴,更要具有创新教学思维,能够在思想上不断创新,接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维,能够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学生搭建起知识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
以北师大小学一年上册中的《认识钟表》为例,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基本都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时间了,而实际上,认识钟表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珍惜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营造课堂氛围。之后,可以用时钟的模型,将正确认识时钟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之后,教师可以以“记录自己的一天”为主题,组织同学,将自己一天的活动时间记录下来,形成一篇日记,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认识钟表的方法,又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数得。
(二)创新教学模式
将知识转向应用或者说建立起知识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过渡,更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细化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新鲜事物通常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多媒体,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都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学方法。
比如三年级上册中学习过乘法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购物”这个环节,组织学生模拟采购过程,从而实现知识向应用的完美过度。教师可以以“班级活动采购”为主题,列出需要采购的物品清单,比如要买5个苹果,6只香蕉,10瓶矿泉水等等,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定价,前期准备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经验的过程。采购环节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来扮演,比如采购者,售卖者等等,也可以分成小组来进行,看哪个小组物品采购的最快、准确率最高。总之,就是要让小学数学教学从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的模式转向知识应用,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应用的概念。
(三)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说”是无法实现的,更重要
的途径是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的平台,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知识学习本身,更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发展的基础。
以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图形的变换》为例,这个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对称、旋转和平移,在学习完基本知识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图形,那些是通过图形的变换得到的,带领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如同学会发现,黑板、桌子、椅子就是对称的,这是最简单的。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来观察,比如建筑物通常来说是对称的,生物界中的蝴蝶标本、蜻蜓标本等也都能体现出对称性。同学们喜欢的摩天轮、旋转木马所体现的也是图形旋转的性质等等。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列举,逐渐培养起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结束语:总之,现代教育观念下,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教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的平台,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起知识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文娟.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课堂构建[J]. 数学大世界,2020(26):96.
注: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0--JKLX--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