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纯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阳光小学,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处处都能够用到计算,学生在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的高低甚至能够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应该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关键词: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所以学好计算不仅能够为初中、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够方便日常生活。计算能力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一项基本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基本标准,在小学阶段培养的良好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阶段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本文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一、容易造成错误计算的原因
(一)计算法则不过关
我们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接触数学计算,最开始的数学计算从简单的“加减法”开始,到了三年级这个阶段已经开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有些学生计算口诀不过关,加减乘除的先后运算也搞不清楚。
(二)不会运用简便方法
现在很多题目的要求就写了“用简便方法计算”,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在纸上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做题的速度大大降低,高斯在10岁那年凭借着数感轻松地找到了1+2+3+4.......+100的简便算法,如果不用简便算法的话这道题让小学生计算恐怕一节课都算不完,所以掌握计算的简便方法是提高计算速度的关键[1]。
(三)没有验算的习惯
在做完题之后没有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写字潦草的或者看错数字影响导致很可能错算或者笔误,做完之后不进行验算就会因为自己的马虎丢掉分数,其实验算的时候也不用重新计算一遍,可以采用估算法或者尾数法来验算。
(四)学习习惯不好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计算的过程中也没有打草稿演算的习惯,字迹潦草,粗心马虎,而且没有草稿纸,直接在书本上打草稿,很容易看窜行或者看错,或者明明在草稿纸上算出的数是对的但是抄答案的时候写错了,这些都是因为缺少耐心,粗心马虎导致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减少因为马虎和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错误[2]。
二、提高计算能力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切的前提,这个阶段的学生可能存在坐不住板凳,学习中缺乏耐心的情况,首先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坐得住板凳,听得进去老师讲课就是良好态度的开端,“万丈高楼平地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是靠背乘法口诀就行了,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背还要学会用。所以平时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要求就应该按照考试的标准:字迹清晰,卷面要干净整洁,书写要认真规范,每一个数字每一个运算符号都要看的清清楚楚。而且要求学生的计算格式,不要直接写结果,要把计算步骤也要清晰地写在旁边。
把因为看错抄错或者马虎所导致的错误写十遍,这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3]。
(二)训练口算能力,找到简便算法
把口算的训练作为日常的课堂训练,学生的口算水平的高低能够决定计算水平的高低,口算的快慢也能决定计算速度的快慢。因而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因为班级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训练,并且建立帮扶制度,让学的好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必须做到人人过关[4]。口算能力不是一天养成的“山积而厚,泽吉而长”这就一个漫长训练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从中予以正确的引导,制定详细的计划,有耐心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不仅要进行口算训练,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简便算法,了解数字之间的特点,利用运算的规律找到特殊的数学方法或者口诀,比如:数字“5”无论是乘还是除任何一个自然数它的尾数都是“0”或者“5”这样学生计算的时候就很好验证。为了方便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应该让学生熟记一百以内的整数乘法的口诀并且熟练运用,以后在遇到一百以内的乘除运算不用动笔就能轻松准确计算。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在班级组织教学游戏,教师在黑板的两侧出同样的20道题,看哪个学生做的快并且准确率高,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适当地奖励。
(三)收集错题类型,对症下药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错题本”,在日常的测验或者是考试中,把做错的题抄写到错题本中,再做一遍[5]。老师在每天上课之前可以留出5分钟加入学生的易错题,在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前改错,这样学生对于这些比较容易错的题就会有一个清晰地印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通过每天的改错训练能够让学生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改正常犯的错误。在几节新课之后还可以设立一节专门的改错课,以巩固旧知识、运用新知识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配合老师的工作,家长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后整理错题本,并且家长出一些和错题类型相似的题型帮助学习加深印象,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另外,强化对错题的训练对“错题本”的整理也是变相的帮助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平时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简便运算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还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看”和“想”是学好数学运算的关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和培养,除了教师和家长的配合还需要学生自身努力提高学习兴趣,只要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学习,不断地自主探索,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德刚.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6(3):00132-00132.
[2] 吴文俊. 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3] 李燕燕.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实例研究——兼论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J]. 下一代, 2020(2):0061-0061.
[4] 郑少群. 浅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9, 000(044):105-105.
[5] 马静. 经验交流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