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张丽影
[导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过度重视教学效果
        张丽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小学校 150400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过度重视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受到国家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此以往,数学教学的氛围就会略显枯燥乏味,那么就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反感数学课程的学习。本文认为数学知识是虽然源自于课本,但是课本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数学教学要想达到更高的层次,就需要将独立思考养成策略贯穿与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将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数学理论的教学之中,就可以将原本艰深晦涩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篇文章具体从三个方面提出策略,分别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科学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切实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关键词:独立思考;养成策略;小学;数学
一、培养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1)将独立思考养成策略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充满生活化的特点,因为在众多的学科之中,数学一直被认为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因此,许多学生在面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就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因为其中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感觉到数学这门课程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判断能力、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数学带给小学生的印象抽象、艰深晦涩,学生们就会对这门学科出现一定的反感。这对于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2)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更为迅速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以及应用。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学好数学,就必须对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进行训练,但是我们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小学生的年纪尚小,学生们的抽象思维水平是所有年龄段学生中的最低水平,老师一味的照本宣科的方式无法将艰深晦涩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小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课本中的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贯穿于实际之中,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独立思考养成策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让学生们可以将此种独立思考养成策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据相关的研究显示,低年级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接受时间往往较长,而当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例子的时候,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此时也是教师传授新知识的良好契机。因此,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将独立思考养成策略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博。

具体比如说,今天这2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呢,具体教师可以以上面的两道题为主,论述当前让学生们进行自由想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科学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生活情节注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换言之,数学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抽象性的呈现,由此可见,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以及系统性。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中初次接触数学,抽象的知识就会让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但是教师需要针对这部分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逐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比如师:现在我们请第一组的同学站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排列是不是属于一一间隔排列? 生发现:男、女、男、女、男、女、男。 师:再请第二组同学站起来,看看他们是否属于一一间隔排列。 生发现:男、女、男、女、男、女。让学生们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培养并训练自己的数学能力,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三)切实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上课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这就是课堂上的评价与反馈,通过教学课堂的评价与反馈,就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以适当的调整,从这一点上而言,增加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点和紧密度,就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一过程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态度、行为以及成绩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分数的形式进行可量化的评价,评价的周期可以选用星期、自然月以及学期进行总结,能够比较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保证练习的适量性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需要开展教学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完善,逐渐形成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而要想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数学高效教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就需要持续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0.8,它的积比这个数()。一个自然数乘以0.01,就是把这个自然数()。教师讲解上面的例题,就是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注意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
        要想将数学这门严谨抽象的数学课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艰深晦涩的数学知识,首先明确独立思考养成策略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独立思考养成策略应注意的问题,让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真正爱上数学,最终将独立思考养成策略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中,就要将最贴近学生的独立思考养成策略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引导学生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本篇文章具体从三个方面提出策略,分别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科学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切实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昌万.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9):47.
[2]李琴芳. 优化教学,提高效率——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