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张敦太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省福清市 350300
摘要: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思考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质量。基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在实际对他们思维能力培养上又要遵循螺旋上升、具体到抽象、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对此,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可借助数学学科特点,知识的层次性鲜明、连续性突出、创新性凸显、运用性超强的特点,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以问促思,以思促议,议中内化,灵活自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寻思觅路;以情引思;以问促思;多元助思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各方面能力都不够成熟,素养有待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引导。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数生恐,学习良好品质和必备能力,如问题意识、数感的培养、分析推理、运算能力等培养环境既易生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够为后续数学学习提供帮助,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思”义何为,觅路在何方
(一)寻“思”之源
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再加工利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方式内化并表达出来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同时在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代表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把握教学的方法[1]。
(二)寻“路”有道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它是隐性于心里,不是外显,无法用手把手式的机械训练来提升,那如何有效激发?有效引导?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呢?其路在何方?首先需要让学生们去掌握推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这也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推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语言或文字作为载体,循序渐进利用数学的知识有机渗透思考的方法,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在“慢的教育”中夯实方法,以此增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对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充分展示知识,思中学用、会用。其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是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也可以让思维变得更为灵活。最后,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能够扎实学科知识面,具备丰富的知识基础,这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开展多维度的教学培养。
二、启“思”之策 提素养为术
(一)创情激趣,在活动中有效引导思考。
由于数学知识的灵活性、连贯性较强,因此对学生们的要求比较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小学数学在生活中是有源可循、可查,通过创设熟悉生活情境,不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发展有意的分析推理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也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关键。
例如,在学习九九乘法口诀的相关内容时,可通过龙舟赛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已有前置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袋鼠跳来中的结果。学生通过有序观察、分析,在交流中揭示9的乘法口诀中隐藏的数学规律,有效建构数学知识。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废纸裁出三角形,利用量角器来测量,从而验证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2]。此外,教师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延伸,例如,在盖房子的时候,房屋顶部通常会设计成三角形,这样可以增强稳定性,那么为什么栅栏会设计成平行四边形?这主要是平行四边形易变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但又有别于生活,在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也体验到数学的思维美。
(二)微课之鲜,遇疑善问助力思维成长。
在当前教学改革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优势逐步明显。除了在疫情期间,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应用微课教学,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若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按下暂停键来停止播放,提出问题,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人机结合启发思维。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提倡个性化的教学,教师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若只是讲解三角形的特点和相关知识,那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将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满足各个阶段环节的教学,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整理出来,把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视频例子让学生观看,这样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3]。
(三)双线合力,多元搭建拓宽思维之道。
在当前教学的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建立一种合理化的渠道,这也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能够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整体发展规划角度出发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们搭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渠道,这也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丰富,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对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发现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数学中比较基础的图形。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探究这部分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深入的教学渠道。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些知识点,并利用现代化的学习软件开展知识的练习。在网络上学习这些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学生学习的开展,进行深入化的培养,推动学生成长[4]。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了解这一能力培养的关键,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微课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搭建全新的数学学习渠道等各种方式来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一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 倩. 善于思考,乐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1):138.
[2]徐淑梅.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探讨[J]. 语文课内外,2020(32):129.
[3]谢彧杰. 借助微课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分析[J]. 考试周刊,2021(3):100-101.
[4]张秋萍.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中国宽带,202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