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适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杨丽萍
[导读] 随着“适性课堂”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
        杨丽萍

        钟山县公安镇中心小学542612


        摘要:随着“适性课堂”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构建小学数学“适性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适性课堂的概念,认为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严重和小学生有意注意能力差是开展适性课堂的重要原因,最后从规范课堂纪律、注重个别辅导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适性课堂;教学策略
        一、适性课堂的概念
        适性课堂是符合人性发展的一种新型课堂发展方式,适性课堂不仅关注学生,也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和职业归属感,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存在感。学生在适性课堂中可以发展自己的人性、自然性和社会性,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方式之一,而不是传统的只是知识学习的获取渠道,在适性课堂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学校和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空间和优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将课堂和生活教育融为一体,旨在增加学生的经验获取,践行素质教育要求。
        二、小学数学开展“适性课堂”的原因分析
        1.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严重
        适性课堂的提出是因为传统课堂存在诸多弊端,传统课堂中经常存在滥竽充数、不懂装懂的学生,由于课堂上通常只有1名老师授课,而学生一般在30-50之间,老师将课程内容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完成已属不易,课下对班级学生的作业进行统一批改,剩余的时间只能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如果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很多专职教师并不只是带1个班,学校的课程量往往很大,每周30课时的教师也大有人在,因此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堪忧。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的讲课,部分学生装作认真听讲,实则想东想西,老师询问知识点听懂了吗,他们也跟随大家一起回答会了,最后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学生的课堂知识被无意间浪费掉,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小学生有意注意能力差
        数学逻辑性强,知识点一环扣一还,如果在听课过程中经常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后续的内容听不懂,最终降低学习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有意注意经常让位于无意注意。在对数学题目进行审读时,往往忽略题目中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只是片面的看到孤立的文字和数字,不能将已知项和知识联系起来。另外,小学生除了对事物缺乏整体性把握外,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不能持久,会随时转移注意力,如本来在试卷上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但誊抄到答题卡上时却出现错误。除此之外,小学生的短时记忆力发展仍不完善,对于需要短时记忆能力做支撑的数学计算题来讲是有很大不足的,这样最直接的结果便是造成记忆杂糅,计算错误,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适性课堂”。
        三、小学数学构建“适性课堂”的策略研究
        1.规范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如果课堂纪律出现问题,那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再优秀,也难以上好这堂课。

对于新生而言第一节课便是强调课堂纪律和生活习惯,在短期时间内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在课堂上尊重老师、不随意走动、不乱说话保证课堂纪律,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出色的教学方法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教学,如果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管理课堂纪律上,那么“适性课堂”的开展则无从谈起,班主任和教师应提前制定课堂规则,制定班级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力争在短时间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2.注重个别辅导
        学生之间不可能完全平等,小学生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而且它们的家庭情况、交友情况和智力情况各不相同,为尽可能公平公正,教师在业余时间可以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争取让他们能够追赶上其他同学。在进行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时多关注这些学生,尽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主动和同学们交流和探讨,找到自我提升的途径。对于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指导,对于不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原因,利用小组进行帮扶,争取让所有学生回到正轨。
        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有其独特性,在多媒体展示中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素材和形式,如可以采用视频,也可以采用音频或直接使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形式的多样让学生们乐此不彼,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老师可以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分数计算时,老师给学生们播放一个情景动画:老师拿了一些苹果,分给三个同学,给小明三分之一,给小丽六分之二,给小华九分之三。随着图片的切换,三个学生的表情各不相同,小丽和小华以为自己分的多得意洋洋,这时我们提问学生“这三位同学分的苹果是否一样多呢?”老师的提问会把学生们的思维立刻吸引过来,便利用学生想知道结果的急切心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箭升空、猎豹奔跑、火山喷发、日全食等,这些奇观和科学真谛通过视频和声音会放大学生们的感官,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和其背后的意义与原因,让兴趣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君君;试论构建数学适性化课堂的“新生态”[J];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19期.
        2.于萍;顺承四季自然 创造适性教育——北京小学的“四季课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11期.
        3.孙艳;李祥军;臧德三;为每个孩子终身发展奠基——临沂第一实验小学适性教育探索[J];山东教育;2017年13期.
        4.钱坤南;教育即适性发展——关于小学适性教育认识和实践途径的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4期.
        5.陈敏;适性教育理念下小学高年级习作互改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年07期.
        6.李秋菊;何其钢;“移动微课”助力“小讲师”营造学习新生态[A];数字化教学探索与创新——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