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及习惯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杨超敏
[导读] 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
        杨超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中心小学花王教学点,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市 537300

        摘要: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巴金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是从培养好习惯开始的。小学阶段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于一个人的终生学习有很大的益处。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从整体上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有时是针对数学这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有自己的理解。本文将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习惯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参考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作出了对于课前预习的相关要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改革的趋势所在。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数学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色,对小学阶段天性活泼的孩子们的吸引力不大,所以,在小学阶段就有很多学生会跟不上数学教学进度,而导致影响了后来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主动引导和干预学生的学习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培养有效的预习习惯。
一、意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前提
        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担任着怎样的角色,想必大家都非常明白。相比于学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兴趣更像是我们的一个终身导师[1]。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较高。主动性的来源就是学习兴趣,所以要想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当然,在传统教育中也有很多数学教师会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但是就我们个人的学习经验来看,众所周知,数学课本是较为枯燥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甚至没有兴趣去主动翻开数学课本,因为相比于语文课本和英语课本,数学课本中甚至没有太多的图画。就教师安排了预习任务而言,也较为简单粗暴。往往只是向学生提出学习到教材第几页的要求,形式单一,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第一步就是先提起他们的预习兴趣。在这一点上,现在的多媒体和电子课堂帮了大忙。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章节之前,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电子学习视频发送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相比于教室中枯燥的讲解,网络教学视频可以提供的视觉刺激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样也有利于家长的监督,保证了预习作业的实际效果。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助力下,学生可以更快的建立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布置简单的小任务,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我们在上面已经谈过,预习是一项自主性非常强的学习活动。所以在预习过程中,真正的用心思考才是最关键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确也有很多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活动。但是在正式讲课时,却仍然是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所以,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一点,那就是预习绝不是简单的翻翻书本而已,预习是对陌生知识主动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真正的预习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如果真的想要锻炼学生的预习能力,教师必须需要有所干预的。针对这一点,本文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小学阶段,学生即使用心预习,也可能会出现不得要领的情况。所以在他们刚开始建立预习习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引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导学案,也就是所谓的预习学习大纲。学生在按照教师给出的学习大纲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基本可以理解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应该重点学习的是哪些内容。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的引领下,小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掌握自己预习和思考的方向。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非常简单的课前小测验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当然这个测验完全可以采用不收回的方式,主要目的还是让学生自己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预习的效果,对检测预效果的测验不打分,不评价,不给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额外压力[2]。
三、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中的注意事项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长期训练才能得到的结果,一次两次或者偶尔性的行为是无法形成习惯的。在这里,我们提出两点帮助学生建立一种习惯的建议。首先就是家校联合监督学生的学习。针对预习这两个字,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不是一项在课堂上进行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预习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需要在课外时间甚至在家中的时候完成。这就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办法轻易地摆脱爱玩的天性,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适当的沟通,明确培养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下,小学生也未能逃脱社会电子产品的魔爪,所以预习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关于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可能很多家长并不了解,所以针对这一点,就是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告知给学生的家长。另外一点就是,我们从社会新闻中也可以了解到,现在的小学生也背负着大量的家庭作业,所以在很多时候可能导致他们忽略了预习作业。所以教师工作者们要对学习计划和课堂教学进程进行安排和调整,力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己思考的预习学习过程。此外,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应当意识到,大量的家庭作业从各方面来说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其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不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脑思考,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件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的基础,是课堂高效率学习的保障。教师应当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也应当明白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但是,只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和锻炼,通过教师和家长的用心合作,学生的预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预习习惯也会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总之,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的不懈努力,水滴石穿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陈艳荣. 教之以方法促其成习惯——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J]. 魅力中国,2021(5):404. DOI:10.12294/j.1673-0992.2021.05.627.
[2]张秀美. 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 年轻人,2020(9):106. DOI:10.12214/j.1672-3872.2020.09.099.
[3]丁英. 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几点做法及思考[J]. 读与写,2020,17(32):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