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杨贝本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接触的第一门理科学科,

        杨贝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接触的第一门理科学科,它是学生学好理科课程的关键。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动活泼,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挑战。而数学教师一般会采用情境教学来应对这一问题以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作者在本文中就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时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注意事项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内容,它带有鲜明的教学特色,所创设的情境也大都形象生动,可以给学生带来有趣的课堂体验。情境教学法虽然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运用,但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不合理,导致创设的情境偏离了教学内容,甚至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范围,增大了他们的数学学习难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最为基础的理科学科,小学生正处于逐步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相较于文科较为容易理解的情况,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更大。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没有具体的思维认知,尤其是一些抽象的知识,使得学习难度增大,而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只能降低他们学习兴趣,并从身体与心理上都抗拒学习数学,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这一基础上,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改善前文中提到的教学困境,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尤其是针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要贴合现实生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并适当地开展一些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边玩边学,这样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逐步减弱学生对新知识的抗拒心理,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课堂体验,同时能相应的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应用情境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
        数学教师在教授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会难以理解,因而教师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以此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熟悉度。教师在创设提盒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时,要字先掌握当堂课的知识点,以便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1]。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更能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能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二年级《时、分、秒》这一章节时,便可以先创设情境:在一分钟内我们可以从1数到多少?在从学校或者家里出发,走到哪里可以走一个小时?放学回家需要走路多少分钟?在这些情境中,由于学生数数的快慢,走路速度的快慢,以及路线都各不相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可以干不一样的事,而在做一样的事情时所用到的时间又各有不同。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设计课程中对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认识时间,同时还可以教育学生时间的宝贵。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很简单的,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偏离生活实际,这样只会让学生更难以理解所教的数学知识。

根据上文中的举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创设符合他们年龄的情境,方便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解答。
(二)融合游戏创设有趣的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容易被外界所影响,会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同时,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本就活泼好动坐不住,更何况是上一堂45分钟的课程[2]。也许他们在课堂开始阶段能专心听课,但时间一长,他们的注意力便不集中,上课打闹说话的情况常有发生。这时候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便需要融入小游戏来创设带有趣味性的情境,以此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边玩边学也能更好地加深他们的记忆。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二年级课本中《连加连减》这一节内容时,像是有关“一共增加了多少?”“一共减少了多少?”这类问题,虽然他们之前学习过加减运算,但是他们对于“一共”这个词的含义多少有点模糊。这时教师便需要利用游戏来创设一个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一共”的含义,以便他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去游乐园玩不同项目,学生坐车的情境:邀请几名同学上讲台扮演游客,再邀请一名同学扮演司机。当大家坐上车,教师可以询问车上共有多少人?到不同的项目点,下车几人又上车几人,这时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做这个小游戏可以很好得让学生理解“一共”的含义,并能很好的在生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运算。
        数学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游戏,结合游戏开展情境教学,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有时刻保持小学生好奇求知的心情,才能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直处于激活状态,才不会造成学习负担。
(三)结合问题创设思考的情境
        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能在生活中应用相关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有针对的将所教学的内容与创设的问题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积极的回答问题。此外,采用合适的方式提问,能让学生活跃自己的数学思维,充分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3]。同时教师在提问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提问的问题难度不要过高,否则会降低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不要过于简单,这让学生无需思考便能回答出来,对锻炼思维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章节时,要讲到单位换算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此并没有具体的概念,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怎样能使5等于50?怎样能使50等于100?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以及思考,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创设具有思考性质的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思索、解决问题,最终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加强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与数学知识的记忆。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情境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数学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能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贺军华.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课上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2):173-174.
[2]卢顺峰.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J].读天下(综合),2020(3):0117-0117.
[3]黄梅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时应注意的几点[J].好家长:创新教育,2017(10):0212-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