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李海兰
[导读]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部分
        李海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同古镇义安完小,广西贺州    542606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关乎学生行为素养的发展,所以,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受重视。当前,以人为本理念成为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核心思想,这要求在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沟通、服务、引领、民主的技巧进行管理,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营造良好成长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小学;班主任管理;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是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属于独立意义的人,那么在班主任管理中要围绕学生发展来实施,尊重他们的身心特征和性格特点,采用民主管理方法和适宜的管理策略展开引导,既能够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能够在综合素质上有所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班主任承担着较大管理责任,要真正地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管理过程中,提高管理效果。本文以此为方向,探索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思路。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民主管理制度
        制度规则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可以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可以融洽相处、团结一致。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班主任要采用民主管理制度,以公平、公开为原则,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自觉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主动执行制度规则,共同探究可行的管理办法,创建文明班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设置班干部管理制度上,以往管理工作中存在班主任直接任命的现象,不仅引发了很多学生的不满和消极情绪,同时也限制了一部分学生潜力的挖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1]。以人为本理念下,班主任需要采用民主投票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认识他们在班级中的重要角色,从而选拔出学生认可的班级委员会成员,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另外,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班主任需要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就激励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班级活动制度等,分门别类地展开讨论,最终总结确立,使学生能够认可班级管理制度,以相互督促,认真落实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去。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表现和管理情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规定与制度,结合教育改革措施和学生发展需求引入新的管理办法,使得班级管理能够充满活力。
二、以精细化为原则明确管理的细节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占据核心精力和时间的往往是常规性的琐事,为了让班级保持优良学习氛围与和谐的相处环境,深入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班主任需要运用精细化原则进行管理。即明确班主任管理内容,并在细节上提出要求,划分各项管理规定和流程,给予学生相应的参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明确行为处事的标准。

例如班级管理中的卫生安排,需要和学生共同商讨细则,除了在人员、日期上做以规定,还需要对打扫的范围、程度进行相应的说明,以保证学生参与这一活动时能够稳定、顺畅地执行。就班主任管理情况而言,最为关键的是常规性事物,比如交作业、集体活动和打扫卫生等,这些工作可以运用精细化原则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流程,进而引导学生认真执行就可以[2]。但真正地落实并不容易,班主任必须要以身作则,在语言态度上温和有爱,运用引导力让学生自觉遵守标准,并教会学生实施的流程,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最终通过更高层次的精神与情感实现管理目标,做好环境育人、习惯育人,让班级中的学生拥有自律力和执行力,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创造文明向上的班集体。
三、以客观问题为主导针对性管理
        小学班主任管理任务较多,除了学生的学习问题,还包括班级活动、学生的行为品行等内容。通常来说,这一管理工作面临着多样化偶发性的问题,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动态性,且处于现代化社会的小学生,个性化思想鲜明,尚未形成规则意识,行为处事较为自由,极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矛盾与困境。在以人为本理念下要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当前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成长规律,面对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性、同伴相处发生人际矛盾、部分学生偶发的错误行为等,班主任必须掌握针对性管理方法,即灵活应对的技巧。根据学生发生的实际行为采取对应管理手段,既要能够合理解决问题,还需要赢得学生认可[3]。这要求班主任适当地应用心理学,和学生沟通时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揣摩学生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原因,根据他们的反应适时调整和引导,并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当班级中有学生在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出现明显反差,波动性较大时。班主任需要及时掌握这一行为,进而亲切地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从而耐心交流、合理分析,帮助学生找到成绩下滑或者抵触学习的原因,进而为学生提出改正建议,让学生获得班主任鼓励和认可,再次找到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克服当前学习中的困境。综合而言,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细小的问题,其中涉及了学生的学业发展、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班主任要始终围绕学生成长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所成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4]。
结语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属于长期、系统且动态的任务,整个管理都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核心,即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亲切有爱的姿态,能够和学生保持紧密的距离,结合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管理规则,以确保班级能够和谐发展。同时采用精细化管理原则对日常管理中事务进行细化,培育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在学习和人际管理上得到发展。另外,学生具有个性化特质,班主任需要针对性进行管理,采取智慧化沟通艺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志东.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57-58.
[2]徐红霞.以人为本,以情育人——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探究[J].华夏教师,2019(11):64-65.
[3]潘佑莲.“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3):127-128.
[4]刘子艳.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