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土莲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第七小学 广西贺州542699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在现代教育中,人们对德育教育更加注重。对孩子们的遇上的成长也更为关切。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乃至人生道路上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家长和教师都充当着德育教育的角色,其中教师的角色更是渗透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建立正确的引导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值得深思。目前我国已经将德育教育列为重点,班主任应当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从生活从学习中将德育教育开展实施,让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品质上都得到健康引导,正确成长。本文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度出发,对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应用德育渗透策略进行探讨,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班级管理;德育渗透;小学教育;班主任
小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接触的事物多而杂乱,但他们本身此时缺乏判断力和分辨能力,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带领他们学习了解社会[1]。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和学生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作用就随之体现出来,班主任参与了学生的日常,相对来说比较了解学生,也比较熟悉学生的心理。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平时开展正确的引导策略,将班级打造成良好积极的氛围,一方面也要提升自我修养,为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环境。
一、教师须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身为教师,我们本身就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自身行为为学生做正确的示范[2]。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中心思想还是知行合一。教师在日常中做到彬彬有礼、与人为善,那他的学生也会跟着学到好的一面,懂礼貌讲文明,将德育小事融入到生活中;如果教师在日常中做到格物致知,严谨规范,那么学生也会跟着一起变成知书达礼讲规矩、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在进行德育教育中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学生,在小学生阶段为学生们的长远人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德育基础好,学生对学习保持热爱,对生活抱有希望,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3]。
二、赋予课堂活力,开展班会活动
小学生阶段虽然心智尚未成熟,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对某些事情也会有小学生独特的理解。在日常教学时延续传统的方法或许不再适用,单一枯燥的说教不仅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不接受或是逆反心理[4]。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活动。形式上可以用多媒体或者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在这样有活力的,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达到德育渗透效果。
班主任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例如在开学前进行“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提前设计好班会流程,让学生们主动聊聊假期都看了些什么,引发讨论。再给学生放映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影片,例如《狮子王》,观看影片后,让学生们自发讲讲从影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实际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小狮子王历经艰险最终成功的人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奇妙,认识到生命的真谛[5]。
三、构造德育氛围,打造德育课堂
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有默默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往往自控能力不够强,心态和行为会跟着班级氛围走,班级氛围好则学生整体氛围好,班级氛围差,学生也会被带跑偏。这时就需要营造合理的课堂氛围。当班级出现混乱现象,班主任直接进行语言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但班主任可以通过氛围引导,将德育教育无形渗透在教学日常之中。
对于如何营造好的班级氛围,有以下几点建议:1.构造爱学习的班级氛围,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也会被氛围影响,主动学习,积极努力。2.构造友善文明的班级氛围,懂礼貌讲文明,树立温和健康的价值观,做到与人为善。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就能得到提高。3.构建家校沟通合作,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德育是体现所在生活学习中各个细节上的,光靠一方的努力远远不够。家长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将德育渗透效果最大化[6]。
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关怀教育
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和德育工作。
以学生为本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首先做到因人而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位相同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习惯,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的体验。这对提升沟通效果有很大帮助。其次在班级管理上也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将自己与学生拉开距离,应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与学生共同进步,将班级管理的氛围变成公平公正,和谐友爱,互敬互助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使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教师,认可德育教育,接受并实践德育教育。
结论: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且潜移默化的工作。德育教育在学生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深渊的影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严师出高徒”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的理念和方法更大的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学生无法认同教师的教育方式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这种心理只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本文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德育教育的原则,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改善目前的教育现状,提高班主任的教学质量,优化管理方式,从而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兰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20):234.
[2] 张红梅,李经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291-292.
[3] 余薇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语文课内外,2019,(26):256.
[4] 胡艳.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文渊(高中版),2019,(10):717-718.
[5] 廖肇权.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新课程·上旬,2018,(11):295.
[6] 张红梅,李经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291-292.